第二臺換先,由彭高祺執紅先行。
炮二平五,當頭炮,先聲奪人。
王丹后手,馬8進7。
彭高祺跳右正馬,出右直車,按部就班。
王丹起屏風馬,出左直車,堂堂正正。
紅進七兵(左),黑進7卒。
彭高祺沒有進車過河,走中炮過河車這路對攻比較激烈的變化。
炮八平七。
五七炮互進七兵對屏風馬。
王丹瞬間坐直了身體,嚴陣以待,休息室里,中原第一的眾人也都個個神色嚴肅。
要來了,西北彭家家傳絕學。
無堅不摧,蓋馬三錘!
馬克老師消失了許久,此時乖乖當起學生,請教問道:“什么是蓋馬三錘啊?”
岳山解釋道:“蓋馬三錘是當年西北棋圣彭述圣首創的一路開局陣法,他曾以此挫敗各路強敵,名噪一時,后來這路開局又經過彭家幾代棋手苦心鉆研,推陳出新,威力更強,遂成彭家絕學。”
馬老師盯著棋盤看了半天,沒看明白:“這不就是五七炮嗎,哪里來的蓋馬,三錘又從何談起?”
岳山道:“五七炮進七兵只是擺開陣勢,下面才要發威呢。
彭老前輩曾將蓋馬三錘的走法概括成四句口訣,傳授開來:
右炮平中起左兵,
馬從九路起橫行。
當門擇道覷方便,
七路安雷強渡驚。
即以五七炮進七兵開局,后面借用七路炮強渡七兵,使對手飛高象吃兵,這樣對手的3路馬就會受到重重壓制,前路不暢,所以叫‘蓋馬’,而己方的左馬從邊路出擊,一路橫行,連跳三步,躍至中路河口,十分活躍,此為‘三錘’。”
雷振東道:“蓋馬三錘固然威名赫赫,丹丹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對開局的研究可是很深刻的,看她如何應對。”
王丹炮2進4,伸炮過河,積極反擊。
彭高祺車二進四,右車巡河,既是搶占空間,防止被黑左炮壓在家中,也是調動紅右炮打過來,否則下一步挺起三兵(右)兌掉,黑炮就打不著了,等于白來。
王丹果然炮打三兵(紅左),先得實惠再說。
這手棋還瞄住了底相,彭高祺相三進一,底相飛邊,暫避炮火。
王丹走士4進5,補一手中士,穩固中防,不能不把紅方中炮當回事兒。
彭高祺馬八進九,左馬屯邊。
“馬從九路起橫行,這是第一錘。”
王丹未雨綢繆,象3進5,飛起中象,同時為出貼將車打通道路。
彭高祺兵七進一,強渡過河。
“七路安雷強渡驚。”
“黑不能進3卒吃兵,否則七路炮打馬得子,只有象5進3,飛高象踩兵,踩完高象還落不回去,等于一串都被紅炮拉住。
如此一來,3路馬前面有卒,卒前有象,就被死死的蓋在了下面。”
想了一下,岳山又道:“蓋馬三錘發展到如今,已經不單指一路變化,而是一種十分成熟有效的行棋思路,所用已不止在中炮局里,也不是先手方專用。
那就是充分發揮兵底炮(卒底炮)的威力,通過棄兵(卒)等手段,達到攻擊壓迫對手三七路線的正馬和底相的目的,同時為自己的邊馬快速出擊開辟了一條新的路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手段,邊馬的生命力才逐漸旺盛起來,和兵底炮(卒底炮)配合使用,在現代布局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馬老師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原來如此,我說呢,要是只有一招,再怎么厲害也被人拆透了,怎么可能傳這么多代呢。”
新鳳蘭道:“招式變化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