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飛從旁冷眼觀看,卻是有些佩服徐海這廝了,你說你一個虎跑寺的和尚,還俗就還俗罷,結果一轉身,去做倭寇了,還是倭寇的大統領,無縫銜接……關鍵這廝還有文化,你看他,一張嘴,吾家虎女焉能嫁犬子,把人懟得下不來臺,有詩為贊:
這廝法號普凈,
通讀大藏諸經。
而今還俗為寇,
人號平等將軍。
韜海遠赴九州,
智謀輕取大友。
一言挑撥父子,
只為倭國權柄。
徐海敢于怒懟大友宗麟,一來,好向手下兄弟們交待,你們看哥哥我,不拋棄,不放棄,這二來么,扣押人質與倭國,這也為徐海所不取。
當時大明的這些通倭商人把個妻兒子女扣押在倭國,那是傳統,不論是這些通倭的商人還是那些扶桑的大名,都認可這種方式,質子么,古來有之。
但是,徐海不一樣,他是什么人?通讀大藏經的文化人,在扶桑,大約就等于后來的【天下兩兵衛】,是嘴炮達人,是一言可輕取一國的智者。
把自己人扣押在這兒,那成什么話?徐海心中如是想。
他非但不會扣押人質在這兒,還要輕搖唇舌,忽悠大友手下的武士到他手下,在他這一路看來,大友家這些武士,比之杭州衛那些衛所兵,何其精銳……
我若是有此精銳三千,取杭州……徐海想到這兒,突然就想起了那個火槍都打不死的家伙,忍不住就打了個突,隨即想道,我若是有此精銳三千,取嘉興府,當是探囊取物。
不過,在這之前……他看了一眼臉色漲得通紅的大友宗麟,未免就高聲宣了一聲佛號,隨即大有深意地說道:“小檀越,這天下事,不可強求……”
這話一說,大友宗麟自然就坐不住,雙手在榻榻米上一按就跳了起來,順手便操起上首義鑒身旁小姓……這些小姓,大約和大明的老爺們身邊的門子也差不多,都是挑那唇紅齒白的美少年,大明的門子,超過十八歲,就叫老門子,畢竟,菊花不新鮮了,扶桑亦然,十六七歲基本就元服離開主公,菊花不新鮮了嘛。
義鑒身邊的小姓,也是個唇紅齒白的美少年,剃個月代頭,跪在義鑒身邊板著臉故作威嚴,手上慣例拿著一把倭刀,如果下面家臣喧嘩,小姓就要拿刀在地板上敲敲,表示主公在此,你們成何體統。
大友宗麟一躍而起,操起小姓手中的倭刀,滄啷一聲,拔出刀就對著下面徐海兜頭砍去。
這一下,也算是迅雷不及掩耳了,周圍家臣武士還沒反應過來,大友宗麟一刀已經劈到了徐海頭頂三尺,刀光閃爍之下,徐海合十微笑。
正在這時候,徐海旁邊一聲輕哧,隨即,一把短刀遞了上來,一下就擋在了來勢倭刀的刀脊上……叮地一聲刀劍交鳴輕響,大友宗麟手上的倭刀頓時就被撞得倒飛了出去,擦著上首大友義鑒的腦門就奪地一聲插在了他身后的屏風上面,搖晃不休。
上首大友義鑒驚出了一身冷汗,手在旁邊靠臂上一撐,當即站了起來,滿臉怒色大聲喝道:“新太郎,你要做什么?”
周圍家臣也是亂做一團,大友家別看也占著三國地盤,但是他家當初靠著足利義晴的調解和大內家和睦,大內公主改嫁過來,帶來了大量的家臣……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娘家有人,和娘家沒人,那區別可就大了去了。
如今大內家公主嫁到大友家十年,勢力根深蒂固,雙方膠柱在一起,頗有大友家的重臣也是支持大友宗麟的,為何?因為,大友宗麟做這個家主,日后豈不是就有資格染指大內家?
英法百年戰爭便是這么來的,法王腓力掛了,直系子孫也都死了,那么,英王愛德華覺得自己作為外孫自然就是合法合理地法王……從此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