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兒,回到別院,他對周圍友人就說,浙江巡撫危亦。
道理其實很簡單,連浙江的百姓都不擁護浙江巡撫,這個巡撫,大約是干不長了。
浙江雖是倭寇重災區,可通倭的人更多,尤其是做買賣的,你不跟倭人做買賣,算什么合格的買賣人?
至于倭寇犯杭州,火燒雷峰塔……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又不是杭州人,雷峰塔又不是我家的。
人之常情罷了。
閑話不提。
話說,康飛和向大爺糾合了建寧程知府老爺,算是一拍即合了。
比起遠大的前程,程老爺剛剛查抄木家的銀子,就不算什么了。
雖然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若是能從知府升上去,別說十萬,二十萬,那也要花出去?。?
故此程老爺把包文卿叫到身邊,兩人合計。
包文卿這個人頗有想法,既然東翁想升官,這銀子么,自然是要花的,之前商人罷行罷市,如今再開行市,大約,這銀子要多花出去不少。
即便如此,這也是沾了建寧行都司卞老爺結婚的光,要不是他那位奢遮的三弟小戴老爺掏這一大筆銀子,以行都司衙門那窮得要當當的家底子,大約是花不上幾個錢的,至于什么流水席云云,更是不要想了。
對于那位小戴老爺的想法,包文卿是頗為激賞的。
用這流水席做魚餌,實際上干的是花錢買徭役的活計。
古人為什么要讀書,要功名,最關鍵的其實是免徭役,要不然,朝廷每年合理征發你,這免費給公家干活,換誰也不肯啊!
像是什么挖河道,修城墻,那都是征發徭役,把老百姓征來干活,你還得自帶干糧,要是你被水淹死了,被石頭砸死了,對不起,我表示哀悼,但是,賠償款就免開尊口……
對于徭役,老百姓是畏如蝎虎,甚至,即便有些清官名臣,想花錢征發,老百姓下意識地也不想去。
萬一你不給錢咋辦?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在家閑著嗮太陽不好么?
累死累活的不提,這傷了殘了,算誰的?
老百姓肚子里面都有一筆賬,板板手指頭都會算的,不劃算,干嘛要去?
但是戴康飛這一招,我這兒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流水席連軸轉,你們來吃……到時候那戴康飛一張嘴,哎呀,我家卞二哥衙門如今駐扎了不少土狼兵,校場太小了,我想把城墻擴大一點。
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即便十個來吃的只有五個肯留下來干活,那也是賺到了,要是知府衙門出通告,哪怕花錢買徭役,大約十個里面也不會來一個人。
故此包文卿大為激賞,就對程老爺說,干,為什么不干,太劃算了,花銀子能辦好的事情,那就是小事情。
末了他反問,東翁,如果這時候朝廷說花二十萬,能加僉都御史銜干南京兵部尚書,你干不干?
我在大明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