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坐著吃酒,唐荊川一邊把那好菜盡往康飛跟前推,一邊就問他,怎么想起來到湖州來看我。
康飛一邊吃著一邊含含糊糊地說道:“這不是,曾子重的妻兒流放佛山么!雖然我也不認得他,不過,親不親,故鄉人,張桓老將軍說要護送其妻兒前往佛山,我一想,他曾子重是江都縣籍,我也是江都縣治下百姓……當然,最重要是,老將軍今年八十有二了,荊川哥哥你也知道,我跟老將軍,那也是一起沖陣的交情,總不好看了老將軍一把年紀了,還千里迢迢……不是我背后咒他,萬一死在路上,連個收尸的人都沒有。”
唐荊川和潘天泉聞言,先是面面相覷,隨后,便鄭重推開桌子,二人齊齊給康飛行了一禮。
康飛嚇一跳,趕緊放下筷子,一邊還咀嚼著茶筍,這是天目山所產的新鮮嫩筍用天目山野生白茶煮了,筍香中帶有茶香,口感極為有特點。
“兩位兄長這是做什么。”康飛一伸脖子把口中筍子咽下肚去,一邊就伸手把兩人拽起來。
潘天泉未免有些羞愧,“曾子重是科場前輩,為官又能廉清干,他含冤入獄,我當時身為翰林,束手無策不說,連給他收尸都做不到,更不用說護送他妻兒去佛山了……和遇仙你一比,在下慚愧得緊。”
這家伙去年過年的時候還是翰林,正月初六,嘉靖皇帝突然就在大朝議的時候說【收復河套,師出果有名否?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積、成功可必否?】,拉開了嘉靖二十七年年初的政治大動蕩。
講實話,嘉靖皇帝這時候已經是一個非常之合格的皇帝了,他之前是有意收復河套的,年初的時候突然這么說,那是因為,沒錢了。
后來的一系列動作,包括朱紈剿倭,實際上都是在這個大前提之下。
之前說收復河套,那是因為,曾子重、唐荊川他們一榜的同年,山西巡撫楊守謙搞屯田,并且很成功,有聲有色,史書說當年九邊谷價【減十之五】,并且,楊守謙還大開斬首的賞格,一個韃虜首級五十兩銀子,邊關局勢頓時為之一變。
但是呢,那可是九邊,后世專家公認的,貪官們伸手的錢袋子,于是,大家伙兒趕緊合伙兒使力,給楊守謙升官,進副都御使,巡撫保定。
保定是北直隸順天府、保定府二府之一,保定巡撫,那就是京畿守備,何況還加副都御使銜,妥妥是升官了。
可問題是,官場的潛規則,人走茶涼,楊守謙這一走,什么屯田,什么斬首一級五十兩,別逗了,笑笑就好,老爺們還等著發財呢,屯田了,證明糧食不值錢了,那還怎么發財?至于斬首五十兩,這個,咳,餉例不出京,給你打個折扣罷……至于局勢敗壞,百五十年不都是這么過來的么?也沒見壞到什么地步,無非就是底層當兵的沒褲子穿罷了。
簡單說,楊守謙把官場上伸手的人得罪狠了,別急,別看你現在升官,那是要弄你,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兩年后,這家伙幾乎被所有官員彈劾,被【斬與市】
在這種情況下,嘉靖皇帝突然發現,收復河套說著容易,可兵部的預算,那一看就能嚇死人……
這個話題,說起來,那就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總之,年初的時候,翰林編修潘天泉因為說了幾句關于曾子重的話,直接被貶了,潘天泉的潘家是湖州大族,家里面有錢,不像別的窮翰林,故此他一怒之下就告老跑回家來了。
他這時候想想,自己辭官,看似高潔,實際上于事無補,再看這戴遇仙,年紀雖然不大,情操卻是高大,頓時自慚形穢得緊。
康飛一聽,心中未免就說,翰林?臥槽,明代翰林號稱儲相來著,看你頭戴逍遙巾,以為你是個當地土財主,沒想到,你是個大佬啊!
旁邊唐荊川更是長吁短嘆,“曾子重與我乃是一榜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