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張三,他在驛站蓋個章,就不需要再去湖州城里面找衙門里頭的老爺了。
驛站是迎來送往的地方,人多眼雜,吃個酒,正常應酬,這是人之常情,只是,見了面,涕淚交加,鬧得人盡皆知,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不知道傳成什么樣子了。
老將軍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康飛聽,康飛聽了哦哦不止,頓時漲了學問,末了就夸他,“老爹爹還是你牛。”
“那可不是。”老將軍掀須,“老夫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
“是是是。”康飛接口道:“你老人家吃的鹽比我吃的飯多……你老人家就不齁啊!”
老少兩個相互打趣,這邊唐荊川看到妙處,忍不住拍手叫好。
“恨不早見到你這本書。”唐荊川忍不住,“為兄我也寫了一本兵書,跟你一比……”
他說著,未免就搖頭,“回去我就把書燒了,省得貽笑大方。”
康飛寫的也淺顯,他倒不是不能寫得很深,有胖迪在,愁什么?但是,這個時代,你寫本步兵操典出來,未免有大炮打蚊子的感覺。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就戚爺爺的紀效新書,頗夠了,日后曾國藩一介文臣,也能憑借紀效新書自己練兵。
就這個,便足夠,甚至都嫌多,他未免還要精簡,然后,再在書里面添加一些民族主義的東西,足矣指導當世了。
起碼,唐荊川看來,自己寫的兵書,跟康飛一比,頓時高下立判。
他這個人,在常州武進二十年,名氣極大。
日后有個三俠五義,那御貓展昭展雄飛,是哪里人?就是常州武進人,那是寫三俠五義的作者老爺參考了唐荊川的生平。
唐荊川在江湖上人送綽號,江南大俠,這個名號,可見一斑了。
他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號,很多時候,都是單挑來的,他也經常嘆息,說自己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
戚繼光書里面還提到他,說:
巡撫荊川唐公于西興江樓自持槍教余,繼光請曰,每見他人用槍,圈串大可五尺,兵主獨圈一尺者,何也?
荊翁曰,人身側形只有七八寸,槍圈但拿開他一尺,即不及我身膊可矣。圈拿既大,彼槍開遠,亦與我益,而我之力盡難復。
此說極得其精。余又問曰,如此一圈,其工何如?
荊翁曰,工夫十年矣。
要不怎么說戚繼光狡猾呢,他練兵,最恨花槍,是不許抖槍花的,因為在戰場上沒用,但是,書里面又把唐荊川寫進去,可見,隱約的意思是,荊公此人,武藝是高的,單挑可以,但打仗不行。
看唐荊川寫的兵書《武編》也都是些紙上談兵的東西,要知道,這時候他的書已經寫成了,可是,他辭官二十年,也沒打仗啊!怎么寫的?
可見都是參考旁的兵書,尤其像是什么【鬼門關】【辟箭法】一看就是從《陰符七經》這類道書里面采摘來的,然后靠著自己的聰明,觸類旁通,寫出來的東西。
不過唐荊川也還算老實,書名就叫武編,可見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從旁的書里面采編而來的。
像是戚繼光寫紀效新書,明顯,這就是孟德新書的意思,表示,古兵法不管用了,我這是當代的新兵法。
總之,像是唐荊川這樣的學霸,東西好壞,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所以他就大為贊嘆,說康飛寫的好。
我在大明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