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正常舌象其實并不好遇到,但即使不是正常舌象也并不意味著就是有問題。
這是個思維問題。
西醫的標準思維將人分為了生病跟不生病,很多人會有種錯誤的概念就是非正常就是病,而吃了藥病就會好,而病好了就是健康。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想法,以至于延伸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言論。
但是真實的醫院是什么樣子呢?癥狀有所緩解就出院,然后加重了再住院。
以前流傳一句小道消息,到現在都不分真假,近視眼不能戴眼鏡,戴上就摘不下來了。
眼科給的科學解釋是矯正視力是為了避免視力進一步下降,而近視度數增高跟戴眼鏡完全是兩回事兒。
還有配眼鏡的時候,家長會故意要求度數配低一點......
西醫概念中的病是治不好的,病不是落在身上的灰,而是長在身上的肉,從疾病得了那一刻起,就不會恢復到得病之前的狀態了。這不是打游戲,用個凈化就能清除一切負面buff。
從這個意義上說,吃藥、手術各種治療,只是去緩解病痛帶來的痛苦。
孟教授講了十年西內最后得出來的一個結論,磚頭那么厚的西內書,能治好的就一個大葉性肺炎。
所以,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舌象,發現不是正常舌象不要覺得自己就生病了,而是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不舒服,覺得舌象不正常就是生病了,這是典型的西醫思維。
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
具體說,其舌體柔軟,運動靈活,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
其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
舌苔薄白潤澤,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其下有根與舌質如同一體,干濕適中,不粘不膩。
大家相互看,自己也看,發現好像真正能符合標準的沒幾個。
“我們講望舌質,分為神、色、形、態。其中最實用的,就是色。不過大家注意一點,這里的舌色跟我們之前講的望色不是一回事兒,注意區分。”
舌質的顏色就是舌體的顏色。
一般可分為淡白、淡紅、紅、絳、紫、青。
何老師一邊講一邊點開各種照片讓學生們看,不看圖不行的,不然同樣一個舌頭,也會有說淡紅跟紅的;或者淡白跟紫的;這個需要臨床多看,往往你看著覺得這個舌頭挺紅的呀,結果下一次遇到個更紅的,發現之前那個其實是淡紅舌。
淡紅色白里透紅,不深不淺,淡紅適中,此乃舌體氣血榮潤之象,說明全身氣血充足、寒熱均衡、氣血暢順,是正常舌色。
淡白舌,淡是因為血虛,像女性同胞每月來事兒的時候,口唇淡白,就是因為失血;還有就是陽虛,陽虛不能溫化水濕,就也會出現淡白舌。
大樹看著自己的舌頭,不僅淡而且胖大還有齒痕。
為什么說陽虛水泛呢?想象一下把饅頭扔到水里泡過的樣子,是不是挺像的。
紅舌,看到這里,李介賓其實又想吐槽一句,古人分級全靠修辭描述,比淡紅舌紅一點的就是紅舌,而比紅舌再紅一點的就是絳舌。
這些都主熱,學過中基會知道,火熱會迫血外出,如果熱盛就會導致氣血奮涌,舌體充盈,就會舌色鮮紅。
那么絳舌呢?這個舌象是溫病學派提出來的,主熱入營血。
何老師接著往下說:“比如說那些患有腎衰竭需要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他們的舌頭通常會呈現出一種深紅色或者暗紅色,這被稱為‘絳舌’。另外呢,心力衰竭并使用利尿劑的病人也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啊,你們將來有機會走上臨床崗位時,可以多多觀察和體會一下。”
他語重心長地告誡著學生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