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個故事里。
有人小聲嘟囔,不管怎么說,華佗比他早了一千多年,只是沒有傳下來而已......
但是眾人還是被這個故事里的犧牲深深震撼到了。
李介賓的耳邊又在回蕩著那句話。
其實本沒有什么神農,人人都可以是神農。
接下來的故事便是喜聞樂見的龍傲天劇本,華岡青洲自此一炮走紅,名震天下。
他向自己失明的妻子報喜,自己已經是“華佗在世”啊!
麻醉手術成功的消息傳遍全國,人們蜂擁而至,有前來就診的患者,也有來求學的醫生。
華岡青洲相繼完成了乳腺癌、舌癌、疝氣、痔瘡、尿道結石、白內障等手術,收徒1000余人,形成了華岡派外科。
他居住的紀州平山,也成為了當時的先進醫療中心——春林軒。
雖然聲名日隆,但是他沒有忘記加惠,一有空閑,他就陪伴加惠,加惠看不了東西,他就經常給她朗誦讀物,以慰藉失明妻子的心。
1832年,68歲的加惠去世,三年后,華岡青州追隨妻子而去,享年74歲。
“那西方人什么時候開始全身麻醉手術的呢?”
李介賓想了想,“大概是在華岡青洲后40年左右吧,美國醫學家開始使用吸入麻醉法,而華岡青洲的通仙散因為毒性跟藥效的不穩定,后來慢慢的退出了臨床醫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即使真的有華佗傳下來的麻沸散跟手術方式。
如今的人敢去嘗試一下一千年前的中醫手術嗎?
“所以阿賓你到現在還是單身。”大樹抱著頭吐槽道:“一點都不懂浪漫,你知道啥叫浪漫嗎?”
“追求華佗的麻沸散跟古人的開腹手術,那是我們學中醫的浪漫!”
“切,耍酷,誰不會呀。”薛靜說道。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別說,他還就喜歡李介賓這種燜木頭。
李介賓則是對大樹的評價不置可否,《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舒服的生活方式。
很小的時候李介賓跟一個拿破侖迷同學說,假如可以,你愿不愿意成為拿破侖那樣的將軍?
他想也沒想就否定了,我只是想獲得他那樣的成就,并不想成為別人。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人都會跟隨大流迷失在資本營造出的焦慮上。
如果這是努力的動力并且值得開心的事情,那么自然沒什么。
但當追逐變成了一種壓力,生活因此而焦慮,那么這又圖個什么呢?
人生五十載,安能與天地長久相較,既有一朝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
“感覺阿賓從來沒有什么焦慮呢?”
“他小日子過的可舒坦了,天天不著宿舍,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他是一直去泡圖書館了。”薛靜看來沒少關注李介賓。
幾個人說著笑著然后去餐廳了。
不管怎么說,每天都是要吃飯的。
李介賓很少吃副食,他的飲食很規律,早上的時候一定會吃飯,即使來不及吃飯,也會喝點牛奶。
忘了是那個姓龍的專家說的,人睡了一晚上,膽囊里都是儲存的膽汁,如果早上不吃飯,就不會排出來,而但凡早上吃一個雞蛋,膽囊就會一擠,把膽汁擠到腸胃里了。
“阿賓你天天吃那么多雞蛋,不怕膽固醇升高嗎?”
李介賓早上就是吃了兩個雞蛋,大樹看著中午打飯又打了個番茄炒雞蛋,不自覺問起來。
李介賓翻了個白眼:“學中醫的,怎么能信他們西醫那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