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還餐具的時候,李介賓偶遇到了好久不見的侯偉。
他看到李介賓后,下意識喊了聲“賓哥”。
場面一度尷尬。
好家伙,大樹心想,我們都是喊阿賓,居然有人就喊起賓哥了。
難道是阿賓早在不聲不響的時候,已經打下了大大的江山?
“別誤會,都是同學,這是咱大三的學長,侯偉。”
......
你這話更容易引起誤會好吧。
侯偉還了餐具,然后跟著李介賓走了過來,李介賓看他似乎有什么事情想說,就跟大樹他們幾個說:
“你們先走吧,我跟學長有點事兒。”
這場面,妥妥的大哥有話兒給小弟說呀,話說咱學校校風淳樸,不至于說有什么極富活力的社團組織吧?
大樹幾個腦子胡思亂想著先撤了。
然后李介賓跟侯偉去了東操場溜達,“好久不見呀,偉哥最近咋樣?”
“托賓哥的福,最近學習還順利。”
“客氣了,有什么事兒嗎?”
侯偉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本來沒什么事兒,就是最近不是創社團嘛,我們幾個想搞個有活力的社團組織,我尋思著,要找個大佬來鎮鎮場子......這不剛好碰上賓哥你了嘛。”
有活力的社團組織,這是個容易引起誤會的詞。
李介賓有點不確定的看著侯偉:“那你們這個社團的名字跟宗旨是什么?”
“那還用說!就叫岐黃社,宗旨就是弘揚中醫!”
好家伙,還岐黃社,小心李岐黃告你侵權。
“設想挺好的,目前都有誰呀?”
“目前就我一個。”
李介賓轉身就走,開什么玩笑,這種社團拉我入伙?你當社長,我當副社長?
“別著急嘛,走流程就要很久,等到下半年新生來了,我們可以參加社團招新!到時候就有人了嘛,正所謂學中醫要從新生抓起......”
好像有道理呀,李介賓猛的回頭,侯偉來個急剎車。
“那這樣,你先去走流程吧,如果到時候你能招到十個人,我就跟你干。”
“那就這樣說好了。”
侯偉揉揉鼻子,其實到時候他就大四了,干一年就要考研實習去了,找李介賓就是想到時候有人接手,不過這是后話了。
至于說為什么干這種事情,無他,侯公子愛出風頭,他覺得有李介賓,這個社團以后肯定能火起來,然后到時候一提起來,他侯偉不就是首任社長兼發起人,這樣自己不就能好好顯擺了嘛。
他這個思路也沒錯,三國潘鳳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有時候跟名人牽扯到,自己也能名垂青史。
跟侯偉分開后,李介賓沒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去了經典教研室。
今天跟大樹他們講了一通華岡青洲,提醒了他一件事情,他整理的李氏傷寒還差了點東西。
那就是經方腹診。
現在的中醫愛好者很多,舌脈他們都是耳熟能詳,但是要是直接給他說中醫腹診,他們可能會一愣,中醫有腹診嗎?
中醫是有腹診的,在《素問》、《靈樞》、《難經》三部經典著作有關篇章中,可以看到腹診理論形成的基本雛形,它提出了腹診機理、腹診分位、切腹定病、辨別虛實寒熱、預測預后、針刺療法等內容,為中醫腹診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直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里得以成形,大量應用于臨床實踐中。
最典型的就是柴胡四大證中的“胸脅苦滿”。
國內很多中醫學子可能單純只是覺得這是個形容,卻忽視了,這個“脅滿”是可以通過腹診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