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超凡依舊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樣子,他和顏悅色的勸導:“不要太焦慮,說說是怎么回事兒吧。”
這是孟超凡一位朋友,最近給自己的親妹妹做了捐腎手術,然后身體一下子就變差了,這次來是想用中藥調理一下。
“都有什么癥狀呢?”
“主要就是出了很多汗,一直止不住,人也疲乏無力。”
“嗯,發熱嗎?”
“感覺有點發熱,但是量體溫一直都是正常的。”
“嗯,我號個脈,把舌頭伸出來。”
脈虛,舌淡,苔薄白。
“沒事兒,開三天藥喝喝就好了。”
然后寫下處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三副水煎服,一日一劑分服。
隨后安慰了幾句老朋友,讓他們去取藥了。
“老師,你這不就是桂枝湯原方嘛。”一旁跟診的學生問道。
“是呀,就是桂枝湯。”
“可是她也不感冒呀。”
“你這口氣,這是在質疑老師的水平嗎?”陽光灑在孟超凡的眼鏡上反射出一道亮光。
學生們心有戚戚。
“不過,你們畢竟是我的學生,我就給你們解釋一下,這桂枝湯不光是治療虛證感冒,還是個治療自汗的經方。”
“那什么自汗都能治嗎?不是玉屏風散嗎?這里面也沒有黃芪呀。”
“一般是見于瘦弱之人,經過極度疲勞、寒涼、創傷等刺激,精神不振,烘熱汗出、心悸、食欲不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什么會出汗?傳統的解釋是營衛不和,又說是表虛,也就是機體的自我穩定功能下降的緣故。
桂枝湯就是調和方,是強壯方,是抗疲勞方。
我那個朋友剛剛做過大手術,這個時候自汗,就是體質虛弱的表現。”
學生還是拗不過這個思維模式:“可是里面也沒有固表止汗的藥,也沒滋陰的藥呀。”
“給你們說了,別天天用西藥思維看中藥,桂枝湯不是單純收斂汗液,而是調整體質......”
一旁的學生心里吐槽,你不是西醫教研室出身的嘛,教了十年西診西內,您屬狗的呀,說翻臉就翻臉。
孟超凡說完,意猶未盡,讓下一個患者進來就診。
進來個六十多歲的退休干部,巧了不是,也是自汗多,一動就出汗,衣服都濕透了,出完汗后發冷。
孟超凡看完后覺得是陽虛,剛想開桂枝加附子湯,結果一看這干部遞過來的病案,之前服用過桂枝加附子湯、竹葉石膏湯、六味地黃湯、生脈散、玉屏風散......
好家伙,這是把止汗的方子都吃遍了呀。
嘶,孟超凡思維靈活,自己又沒光環兒,桂枝加附子湯既然別人開了不管用,那么自己開了估計也差不多,只是這方子都吃完了呀......
正琢磨著,突然看到沒關門的診室門口,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個誰......小李你,去外面喊一聲李介賓,看有沒有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