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后,大樹喊住了李介賓,“先別走,小抄給我抄抄。”
李介賓只好停下來,讓他抄寫自己的打油詩兒。
大樹說出來的“小抄”二字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學生對小抄是很敏感的,生怕有什么小抄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家轉眼間都湊到了李介賓這里,七嘴八舌的問道。
“什么小抄?”
“什么?有小抄?”
“我來看看。”
等到看到后,才發現原來是李介賓做的一首打油詩,不過讀起來朗朗上口,對于一些覺得脈象不好記的學生來說,確實算是小抄了,抄回去多背幾遍,考試應該沒什么問題了。
大樹一邊抄,一邊問道:“剛剛老何說脈學之宗是扁鵲,真的有扁鵲這個人嗎?”
“應該是有的。”李介賓漫不經心的回答。
旁邊的孟青艷好奇問:“你不信有華佗,卻信有扁鵲?”
她還記得李介賓曾經說華佗存疑的事情,并且為之耿耿于懷。
“因為確實有《難經》呀。雖然也有說是后人假借扁鵲之名著作的,但是畢竟傳下了脈學的,沒什么錯......不過,如果要追溯到神話傳說的話,脈學之祖卻另有其人。”
“神話?說來聽聽。我最喜歡阿賓講故事了。”大樹感興趣的說。
李介賓想了想,先問道:“你們聽說過素女嗎?”
“我聽說過素人……”人群里有人接話道。
“……”一陣沉默,死亡眼神看向那人。
王洪低頭擺手:“開玩笑的,阿賓你繼續說。”
“扁鵲或者并非一人,可能是一個學派。《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里面記載的很多病人,不是一個時代的,但都冠名扁鵲。
所以有一種說法,扁鵲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
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
有道理,那時候又不像現在,都有留痕,交通不發達,記錄也很艱難,所以呢?
大樹問道:“那這又跟素女有什么關系呢?”
李介賓解釋說:“相傳黃帝曾經問道于素女……”
“我知道,《素女經》?”大家一看,還是王洪,好家伙,這人才華橫溢不在阿賓之下呀。
李介賓被這么一搶白,頓了一下:“呃,有可能,但是也有可能是《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是這么來的嗎?”同學們有些神往。
素問之名,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有說平素問答,有說先天五太中有太素之名,而隋代楊上善版本,就叫《黃帝內經太素》,位列三墳五典之一。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黃帝向素女求教,得授長生之術。
中醫有更古老的時代,那是比扁鵲仲景更古老的中醫,上古醫學,自然會被神話化。
黃帝與素女除了醫藥始祖外,還有另外的身份,他們都是上古圣王。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說:“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素女所傳脈訣,由扁鵲一門發揚光大。
而再往前,《黃帝內經》之前有三部古醫書,都是漢馬王堆出土的,《脈法》、《陰陽脈死候》、《足臂十一脈灸經》,其中前者專論針灸與經脈的關系,后者論以脈決生死的問題。
上古脈學,與后世(晉王叔和)的脈學相比,相差太大了。
根據李介賓研究逆推,發現上古脈學實際上是在經絡檢查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包括經脈、絡脈、經筋和皮部等方面的全面檢查跟分析,并不是單純地診脈動,更不是現在的獨取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