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脈象分為正常脈與異常脈(病脈)兩大類,同時還把病脈分類出幾十種,外人覺得很玄乎,實際上一點都不玄乎,一點也不神秘,因為其分類依據,都是根據診脈者指目的感覺來分類的。
眾所周知呀,人體體表的脈搏的搏動,是可以被自己和別人手指感觸到的。
黃蓉蓉與李介賓的實踐已經告訴了我們,手指的精細感覺是最靈敏度的,看到這里,大家都可以自己摸一摸感受一下。
李介賓曾經號過孕婦的喜脈,手指下如盤走珠,古人形容的竟然如此形象生動,除了這一描述,李介賓有獨屬于自己的那一份體悟,指尖上那種感覺,如同春天拂過江水,那是生命的氣息。
當然,這包含了細膩的個人理解,客觀的來說,其脈搏的各種情況,比如脈搏的快慢、節律、力度等,是能依據診者指尖感觸到的搏動情況差異所作出的,這正像人類視覺可以區分不同顏色一樣,是客觀的和可靠的。
李介賓依舊是跟王映驕左手右手互診,一邊診,一邊指導。
“之前已經學過了運指,我們通過指尖感覺(主要是觸覺),至少可以從脈搏中體會到六種情況,脈搏的位置、形狀、速率(快慢)、節律、力度和來去之勢(如來去的緊張度)。”
也就是脈位、脈體、脈率、脈律、脈力、脈勢。
“完全正常的脈象,與完全健康毫無疾病的人一樣少見,我十幾年里,就僅僅遇到七例......”
聽到這里,王映驕好奇問:“那你自己的呢?也不是完全正常的嗎?”
“你沒感覺到嗎?”李介賓說:“我的脈象偏浮數。”
“感覺到了,有點快,不過我以為你是因為緊張的了。”
......這個,自己倒是沒想到,如果是第一次可能會有點緊張,不過現在大家都那么熟了,所以沒那么敏感。
所謂正常的脈象,是標準的平人脈,指的是無論從脈位還是脈體,以及脈律、脈率、脈力都要求正常。
而不是說沒有病的脈象,健康的人,脈象也會有參差,這都屬于范圍內。
脈位:
“我這么多年診脈的體會是,標準正常脈象的脈位,處于浮取與中取之間而又挨近浮取的位置;
到中取與沉取之間又挨近沉取的位置,兩者之間,均有明顯的脈搏搏動;
同時,浮取與沉取時脈搏搏動明顯程度及力度,都弱于上述位置,這就叫脈位適中——正常。”
但是李介賓又強調說:“除了脈位適中,正常脈象還要‘有根’。這是我們中醫的說法,就是在沉取,按壓下去的時候,仍感到脈搏有輕微搏動,包括尺部脈也能感受到搏動。”
王映驕嘗試后,果然,尺脈按壓下去后,依舊有搏動感,說明阿賓腎不虛。
脈體:
所謂脈體,是指下感到的脈動脈管的形體與形狀,包括脈的大、小、長、短、曲、直、粗、細。
正常成人寸口脈象的脈體為:寸、關、尺三部在一條直線上;寸、關、尺三部均有明顯的搏動;指下感覺其粗細均勻。
正常脈相可以與上述標準略有偏差。
另外脈搏的長度長于寸關尺三部,尤其尺部脈搏向后稍延長,也是正常脈象。
脈率:
脈率就是脈搏搏動的速率。醫學上習慣用每分鐘脈搏的次數來計算。成人正常脈率一般在六十到八十次每分。
少數堅持較高運動量的脈搏可以減少到每分鐘五十次。
脈律:
脈律是指脈搏搏動的節律。正常脈象的脈律整齊,指下感到每次脈搏之間的間隔時間脈搏一次一次保持均勻的節律波動,沒有一次脫落或歇止。
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