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中醫(yī)診斷學何老師握著雙手,那叫一個熱淚盈眶呀。
早就聽說這個班的學生難帶,自己這一屆帶的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不過幸好后來班里的坐地戶給面子,后來好像精力放到別處了,沒有為難自己這個小小的中醫(yī)診斷學老師。
如今四診合參,只剩下辨證論治,自己這門中醫(yī)診斷學就能安全落地了。
穩(wěn)住,穩(wěn)住。
“中醫(yī)診斷學這門學科的核心重點就是辨證論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八綱辨證,臟腑辨證……”
“前面學習的望聞問切,也都是為了這一步打基礎,所以前面的內(nèi)容顯得那么散碎,因為確實散碎?!?
何老師開始在上面講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李介賓在下面翻書。
從小到大,教育界的官方教材有個特點,就是普適性。
這一點可能從簡化漢字開始就定下來的基調(diào)。
文字是用來使用的,知識也是用來使用的。
無論用再華麗的辭藻去修辭,依舊如此,工具就是工具,雕了花的金鋤頭是用來給王公貴族們擺拍彰顯自己的與民為樂的,絕對不是真的用來給農(nóng)民鋤地的。
所以灣灣一直喜歡拿著這一點,總說大路喪失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你看用的什么字。
這跟中醫(yī)診斷學有什么關系嗎?
有呀,教材盡量編簡單點,讓更多非中醫(yī)世家,缺乏基礎中醫(yī)學熏陶教育的人能快速上手。
在這之前大家發(fā)現(xiàn)了,李介賓跟孟超凡這些超一流的中醫(yī),辨證多用六經(jīng)辨證,對于八綱辨證還有臟腑辨證用的較少。
而在教材還有現(xiàn)實中遇到的中醫(yī),用的臟腑辨證比較多,比如說最常見的,動不動就說腎陰虛呀,腎陽虛呀,還有什么脾虛呀,肝虛呀......這個就搞笑了,肝為剛臟,一般多是肝火上炎,肝腎陰虛在一起的多一點。
臟腑辨證與八綱辨證出現(xiàn)成熟的較晚,離我們現(xiàn)在更近。
先說八綱辨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為八綱,這是綱領性的東西,說是辨證,其實更多是用來觀察、分析,歸納病情,判斷病癥的綱領。
八綱兩兩分為四組,臨床應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拿來用。
比如看一個病人,你想開個方子,你又沒有頭緒,那你可以先想想看,這個患者是虛還是實?
虛證的話,那用偏補益的方子沒錯,而實證的時候,用清泄破氣之法大方向也不會錯。
比如說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與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就是這樣,當孟超凡打算用這個方子的時候,腦子里最后就會過一下,這個患者是實證還是虛呢?如果是實證,那就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如果是虛證,那么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就是說,八綱辨證,最是靈活,有時候并不需要八綱全辨完,隨用隨抽就行。
“八綱辨證來自于清代程鐘齡,他在《醫(yī)學心悟》中提到:“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則辨證之法亦不出此。
近人祝味菊在 《傷寒質(zhì)難》中說:所謂八綱者,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也。古昔醫(yī)工,觀察各種疾病之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歸納于八種綱要,執(zhí)簡馭繁,以應無窮之變。這是 ‘八綱’名稱的正式提出。”
“祝味菊?就是火神派的那個名醫(yī)嗎?”下面有個最近對火神派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問道。
“祝味菊確實善用附子,有祝附子的美譽,但是不代表會用附子的就是火神派,這是兩個概念。”李介賓順口答道。
中醫(yī)診斷學老師看李介賓發(fā)話了,然后就繼續(xù)講這個八綱辨證。
李介賓對于八綱辨證沒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