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科會診意見:患者間斷發熱,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為主,未見皮疹,建議查外周血細胞形態,自身免疫抗體譜傳染病等,必要時給予骨髓穿刺......
風濕科會診意見:患者反復發熱、低熱,現轉為高熱,發熱前面部轟熱,發病過程中患者無關節紅腫熱痛,無紅斑,無雷諾現象,無反復口腔潰瘍等風濕病相關癥狀;檢驗及檢查結果已詳細分析。印象:1.發熱待查(感染性發熱?)2.余診斷同貴科。處理意見:1.建議查內毒素+真菌定量、G實驗、GM實驗、抗“O”、ANCA譜熒光+定量、12項細胞因子、發熱超過38.0℃反復抽血培養;2.若發熱,先對癥退熱處理;3.謝邀。
........
討論。
XXX主治醫師:患者老年男性,正氣漸虧,久病致陰津暗耗,氣陰兩虛,氣虛以致血液運行不暢,痹阻心脈,不通則痛,發為胸痹心態,心脈失養,故見胸悶、心悸等癥。舌質淡暗,苔白稍膩,脈弦細。
均為“氣陰兩虛、瘀血阻絡”之征。本病病位在心,為本虛標實之證。
《金匱要略》有言:“胸痹心痛,脈澀心痛也。"即病機為血脈澀滯,心脈痹阻。
《外臺秘要》有言: “氣陰兩虛,心脈失養,治以益氣養陰。”
益氣養陰可以滋養心脈,緩解胸悶、心悸,活血通絡可以使血脈通暢,疼痛緩解。
患者住院期間反復發熱,最高體溫38.7℃,血象高,未發現明顯感染源,多次請肺病科、普外科、血液科、風濕病科等相關科室會診以指導治療,已排除呼吸道病原體、細菌、真菌感染及類風濕可能,完善胸部CT及上腹部+膽道磁共振檢查,排除肺部感染、肝膿腫及膽道感染可能;結合患者發熱時有皮疹出現,必要時請皮膚科會診以指導治療,另不排除其他免疫性疾病可能。
XXX主任醫師:患者此次以住院期間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發熱,致病原因大致歸納為以下三類:
1.感染因素:以細菌感染性疾病占多數,如結核病、局部膿腫(肝囊腫、盆腔膿腫)、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病毒感染所致:常見如EB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寄生蟲、真菌等感染,如瘧疾、肺曲霉病。
2.疾病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成人斯蒂爾病;血液病:如淋巴瘤,是引起長期不明原因發熱最常見的血液病之一;惡性腫瘤:如肺癌、腎癌等;。
3.其他疾病:抗生素(頭孢曲松)、抗結核藥物(利福平)引起的藥物熱;結合患者癥狀體征、多次會診以及輔助檢查結果回示:有發熱、白細胞升高、皮疹、關節痛等,初步考慮成人斯蒂爾病可能。
XXX主任醫師:患者老年男性,住院期間反復出現發熱,白細胞偏高,查胸部CT排除了肺炎可能,且患者無咽痛,扁桃腺發炎腫大癥狀,排除了感冒可能。
請肺病科會診,完善呼吸道病原體、病毒、真菌等檢查,均無異常,torch篩查:巨細胞病毒抗體IgG、風疹病毒抗體IgG、單純皰疹病毒1型抗體IgG陽性,抗體陽性考慮既往感染。
請普外科會診并行上腹部+膽道MRI平掃,排除了肝膿腫、膽道感染可能;
請風濕病科會診,完善血液及類風濕相關檢查,排除了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患者反復發熱,且入院前有過發熱癥狀,雙膝關節疼痛,下肢有皮疹,時有時無,血清鐵蛋白升高,與成人型斯蒂爾病比較類似。
XXX主治醫師:成人斯蒂爾病的臨床特征中,發熱是最常見的癥狀,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發熱,體溫通常在37到40℃之間,發熱持續的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