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體造成其他不良影響。 因此,在開具丸散劑的方子時,更需要權衡各方利弊,力求做到藥效穩定而持久。 李介賓在調配藥材的時候,獨具匠心地往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生姜,先不管生姜的功效,取姜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發散藥性。 同時,對于熟地和生地這兩種常見的中藥材,他卻并沒有使用過多,以免太過粘滯。 當藥方開具完畢后,一看系統,整整 3300g 的藥物總價僅需八百多元。 的劑量來計算,這些藥物足夠吃上足足一百天之久! 相比之下,此前所開的半個月療程的湯藥,價格同樣高達八百多元。 并且,丸劑和散劑相較于傳統的湯劑而言,不僅用藥量更為節省,其藥效發揮得也更為顯著。 站在一旁的老唐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道:“怪不得自從宋朝以后,丸散這種劑型開始盛行起來。的確是能夠大大節省藥量。” 他不禁感慨萬分,終于明白了為何自宋朝以來,中藥的總體用量會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原來是因為丸散這類新型制劑的出現,既提高了藥效又降低了成本,使得人們在治療疾病時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藥材資源。 凡是學習過中藥學知識的人都清楚地了解到,當一種藥物需要被制成丸劑或者散劑時,其規定所使用的劑量通常會比用于熬制湯劑的時候要少得多。 其中的緣由在于,丸劑和散劑都是通過直接吞咽服用的方式進入人體,并不像湯劑那樣經歷長時間的高溫煎煮過程。 由于沒有經過煎煮這個環節,所以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下來,藥性的流失相對較少。 特別是對于某些具有一定毒性的藥材而言,這種差異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細辛這類藥材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一般來說,如果將細辛用于煎煮,那么它的用量甚至可以超過 10 克;然而倘若采取直接吞服的方式,哪怕只是個位數以下的劑量,都極有可能引發中毒反應。
第523章 劑型的取舍(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