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情較為頑固且深入臟腑,那么就該使用攻下之法。利用具有瀉下作用的藥物,如大黃等,將體內堆積如山的污濁之物一掃而空,給身體來一場徹底的大掃除,讓健康重新回歸。
當然,傳統中醫中的針刺技法也是不可小覷的。纖細的銀針可以疏通堵塞的經絡,同時又能截斷病邪前進的道路,使其無處遁形。
總之啊,所謂瀉法,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采用各種各樣適宜且有效的手段來將邪氣排出體外。
這樣才能讓人體內原本被壓制住的正氣重新煥發,并逐漸回歸到正常而健康的狀態之中,這就是瀉法的核心要訣。
不能只是隨隨便便地空口白話、紙上談兵。
因為一旦處理不當或者錯失良機,就很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后果。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都務必要對此予以高度重視。
理、法、方、藥。
“藥在方后,有時候我在想,現在大家都是先學中藥,再學方劑,假如先學方,再學藥,每個方子的用藥由于作者的不同學術思想,或許都不一樣,這樣的話,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先用什么方子治病,然后再看這個方子里的藥物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這樣確實會更有效一些,但是不同時代不同醫家的方子中用藥的法理不盡相同,同一味藥的用意可能并不一樣,容易造成思維上的混亂。
不過說回來,現在是學了一大堆方子不會用,那是可能是學一個方子,會一個方子,并不沖突。
《黃帝內經》——“辛甘發散為陽”。
意思就是說,那種味道帶點辛辣的藥物,它們的藥性通常都有著發散的功效。
比如說像桂枝,還有麻黃、干姜以及生附等等,這些統統都屬于辛熱而且還能讓人發汗的藥物。要是有人不小心被很嚴重的寒濕之氣給侵襲到體表了,那就可以用上這類藥物來把寒濕之氣通通趕跑。
羌活、獨活、白芷、厚樸、蒼術、川芎和紫蘇這些,它們都是屬于辛溫類型的。
如果只是患上了一些比較輕微的感冒癥狀,那么用這些辛溫的藥物往往就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辛涼之品,像石膏這種藥材,具有清熱瀉火、解渴生津的功效。
薄荷,則帶著那股清涼宜人的香氣,能夠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黃芩,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于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等癥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升麻,能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對麻疹不透、熱毒瘡瘍等問題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葛根,既能解肌退熱,又可生津止渴,還能通經活絡,這些藥物統統都屬于辛涼一類的喲。
身體內外的熱氣過于旺盛,從而引發了諸如發熱啦、口渴啦、咽喉腫痛等等讓人難受的不適癥狀的時候,巧妙地運用這類辛涼之品就能夠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
各種各樣不同性味的辛藥其實都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長的,在實際的臨床應用當中,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病癥情況來進行準確無誤的選用,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藥到病除,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獨特的體質和生理狀況,對藥物的反應也會有所區別。
特別是老年人這個群體,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慢慢衰退,就像一臺使用多年的機器逐漸老化一樣。
因此,針對老年人的用藥策略應當特別注重個體化差異。
對于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來說,他們的身體更需要滋養和調理。
如果不幸遭受了外感之癥,也就是受到外界環境中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侵襲而生病的時候,可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