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zé)售賣飯票的,是一個老阿姨,這會兒正忙得不可開交。
像是公交車上的售票員似的,她腰間挎著一個腰包,里面鼓鼓漲漲地裝著各種零錢。
面前的小桌子上是兩種不同顏色的小票,粉色那一種是午餐的飯票,青色那一種是晚餐的飯票。
徐采苓在前面,她先買。
“要幾張?”
“五張中午的飯票!”
“十二塊五。”
“好。”
徐采苓從兜里掏出來早就準備好的十二塊五遞給她,售票阿姨相當麻溜地點了五張粉色小票出來給她。
一般確定都是留校吃午飯的話,很少有同學(xué)一張張買的,基本都是直接買一星期、也就是周一到周五的票,這樣就不用每天都排隊買票了。
拿到票之后,徐采苓就站到旁邊等他們仨。
在她之后是柳知意,跟徐采苓習(xí)慣直接把零錢揣兜里不同,柳知意有個挺精致的小錢包。
她拉開錢包拉鏈,從里面的零錢里拿出一張十塊錢、一張五塊。
“五張,中午的。”
“拿好。”
售票阿姨唰唰唰地點了五張粉色票、找了兩塊五遞給她。
最后的方為和阿勝也一樣,都是一次買了五張午餐票。
可真是好久都沒有試過用飯票來買飯了,方為拿著手里的飯票,感覺還怪懷念的。
紙質(zhì)跟公交車的售票沒有太大差別,中間是大大個的‘午餐票’三個字,下面還印著每張票的使用日期,不能提前用也不能過期用,只能日期當天才能使用。
當然了,要是哪天有事用不上,別人又恰好需要的話,隨時都可以把當天的票轉(zhuǎn)讓給其他同學(xué)。
飯票拿到手之后,就可以去食堂買飯了。
食堂并不大,前面是打飯的地方,后面是一排排簡易的餐桌。
打飯也沒有什么窗口,就四個不銹鋼的大盆,然后有兩個打飯阿姨,一個負責(zé)打飯、一個負責(zé)打菜,菜品都是固定的,沒得選,但食堂每周一到周五都會更換一下當天菜單。
方為四人都帶了飯盒過來,不是因為喜歡用自己的飯盒,而是食堂并沒有公用的餐具,所有來食堂吃飯的同學(xué),都是要自帶餐具、吃完自己負責(zé)收拾清洗的。
所以講究一些的同學(xué),會特地在外面買個不銹鋼飯盒,不太講究的同學(xué),直接買個大的不銹鋼餐盆就行了。
菠蘿島四人小分隊來的晚,走進食堂里后又排了一會兒隊,終于才輪到他們打飯。
興致勃勃地往四個不銹鋼大盆里瞅瞅:最左邊的大盆裝的是白米飯、然后其他三個是菜盆,分別是紅燒魚塊、番茄炒蛋、還有醋溜土豆絲三個菜。
這便是食堂今天的菜單了。
放在后世,兩塊五能吃到這樣一頓飯,那指定是血賺啦,但在當前物價普遍不高的這會兒,這些菜式只能說是中規(guī)中矩,但相比于外面來說,還是稍微實惠一些的,外面賣的話,快餐估計得三塊五這樣。
“丫頭,飯盒和飯票先拿給我,先給你打飯。”
見徐采苓把飯盒遞給打菜的阿姨,打飯的阿姨便提醒道。
“哦哦!”
“夠了嗎?”
打飯阿姨接過她的飯票放進一旁的紙箱里,然后拿著她的飯盒,給她來了一勺白米飯。
“唔,可以再多一點點嗎?”
“可以,只要你吃得下就行。”
“我吃得下!”
也許是平時運動量大,徐采苓的飯量也比很多女孩子都大,只是身體代謝速度更快,很多時候明明感覺吃的很飽了,但沒多久又餓了,也從不會發(fā)胖,細胳膊細腿兒的。
打飯阿姨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