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那么多國人,目前這位鄧老板的財力,是穩穩排在第一的。
這樣的大老板,黃院長當然要跟對方打好關系,接下來的設計他一定要用心搞,必須設計出讓對方滿意的裝修方案。
接下來,雙方又聊了一些細節問題,看看時間不早了,鄧世榮才告辭離去。
……
在家過了七月十四和三兒子一起出發京城,等鄧世榮再回來的時候,已經快到八月十五了。
以前的八月十五,村里家家戶戶都吃豆腐過中秋節,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比較困難,豆腐對于農村人來說已經是極其美味的菜肴,能吃上一頓豆腐,比后世吃上一頓海鮮大餐還要滿足。
因為生產隊都會種黃豆,每年家家戶戶都能分到數量不等的黃豆,這黃豆大家平時都是藏著掖著,輕易不會拿出來吃,也就只有到八月十五這種節日,才舍得拿一些出來吃。
那個時候豆腐基本都是自己做,如果懶得做的人家也可以用黃豆按比例去跟別人換。
而在滾豆腐(就是把豆腐煎過之后再用水煮的意思)的時候,如果哪家有條件放上一些粉絲,那味道真的就絕了,當天能吃到把肚子都快要撐爆。
現在,遠一點經濟條件仍然不太好的村,村民們仍然堅持八月十五吃豆腐的習慣,而在那耶村這個習慣已經漸漸被放棄了。
畢竟這兩三年來,吃豬肉對于那耶村的村民來說都不稀奇了,豆腐更是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這讓大人小孩都期待的習俗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掉了。
今年的八月十五鄧世榮一家沒有在縣城過節,而是選擇回到那耶村去過。
去年在縣城過八月十五的時候,鄧世榮就琢磨著以后等孫輩大了,再陪他們一起搞搞自助燒烤,過個比較有意思的中秋節。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現在搞燒烤太費事了,今年中秋鄧世榮打算帶孫子孫女搞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蝦公籺。
蝦公籺是兩廣非常具有特色的小吃,男女老少都喜歡。
炸蝦公籺來過中秋,既可以下酒,又有一點自助燒烤的那種樂趣,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于是,白天的時候,鄧世榮便忙碌起來。
主要是要制作炸蝦公籺的模具勺子,把模具勺子制作好又要準備制作蝦公籺的材料。
等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之后,鄧世榮便到木棚外面架鍋開始生火熱油,把準備好的制作工具與食材都端到外面去,同時吩咐大女兒道:“阿珍,伱多煲一些涼茶,吃蝦公籺最容易上火,不喝涼茶可不行?!?
鄧允珍點頭道:“知道了,我煲了一大鍋,幾十個人都夠喝的了?!?
小冬兒和冬子一直跟在爺爺屁股后面,看著爺爺忙這忙那的。
此時,見火已經燒起來了,小冬兒便一臉期待的問道:“爺爺,這蝦公籺還要多久才能吃?。俊?
鄧世榮笑道:“快了快了,等油熱了,爺爺就放下去炸,幾分鐘就可以吃了!”
小冬兒和冬子聞言,便眼巴巴的看著油鍋,他們都沒吃過蝦公籺,也不知道蝦公籺是什么東西,只是聽爺爺說很香很好吃,姐弟倆就一直期待著。
張秀萍見兒女一左一右的蹲在他們爺爺身邊等吃,不由得笑著拿了兩張小凳子去給他們坐,然后叮囑道:“你們兩個等會吃了蝦公籺一定要喝一碗涼茶,要不然就不準吃,知道沒有?”
“知道了!”
姐弟倆答應得非常干脆。
此時,鄧允珠、鄧允華、鄧允恒三人也拿著小凳子圍了過來,看著父親操作。
這炸蝦公籺,不僅僅是吃著香,看這炸的過程也非常解壓。
只見鄧世榮左手拿起一個模具勺子,右手拿起一根尺子一樣的竹片,把調好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