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溫馨的客廳里,蕭暮、學姐和寶寶圍坐在小茶幾旁。蕭暮看著日歷,發現即將迎來一個傳統的文化節日——中秋節。他抬起頭,笑著對學姐和寶寶說:“中秋節快到了,這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呢。”寶寶眼睛里充滿了好奇,問道:“爸爸,什么是中秋節呀?” 蕭暮開始給寶寶講述中秋節的由來:“寶寶,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干裂,莊稼都快死了。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用弓箭射下了九個太陽,拯救了大家。后羿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有一天,后羿得到了一顆能讓人長生不老的仙藥,他把仙藥交給嫦娥保管。可是有個壞人想要搶奪仙藥,嫦娥為了不讓壞人得逞,就吞下仙藥飛到了月亮上。后羿非常想念嫦娥,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月餅,對著月亮表達思念。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和后羿,就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寶寶聽得入神,眼睛里閃爍著對這個神奇故事的向往。 學姐接著說:“寶寶,中秋節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呢。我們可以一起做月餅。”寶寶一聽,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呀,好呀,做月餅!”于是,他們開始準備做月餅的材料。學姐從廚房拿出了面粉、糖、油、餡料等材料,蕭暮則找來了做月餅的模具。 蕭暮先把面粉倒在一個大碗里,加上適量的水、糖和油,開始揉面團。寶寶在一旁看著,小手指蠢蠢欲動。蕭暮笑著說:“寶寶,來,把手洗干凈,和爸爸一起揉面團。”寶寶趕緊跑去洗手,然后回來學著蕭暮的樣子揉面團。面團在寶寶的小手下變得歪歪扭扭的,但他卻玩得不亦樂乎。學姐在旁邊把餡料分成小塊,有豆沙餡、蛋黃餡等。 面團揉好后,蕭暮把面團分成小塊,教寶寶把小塊面團搟成圓形的面皮。寶寶搟面皮的時候,不是太薄就是太厚,但在蕭暮和學姐的耐心指導下,也漸漸掌握了技巧。接著,他們把餡料放在面皮中間,然后把面皮包起來,再用月餅模具壓出各種形狀。寶寶用小模具壓出了一個有著可愛兔子圖案的月餅,他高興地舉著月餅對蕭暮和學姐說:“看,我做的月餅!” 當月餅做好后,就等著晚上賞月的時候吃了。傍晚時分,蕭暮帶著寶寶和學姐來到了小區的花園里。花園里已經有不少家庭出來賞月了。蕭暮找了一塊草坪,鋪上毯子,一家人坐在毯子上。天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圓,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寶寶指著月亮說:“爸爸,嫦娥姐姐就在月亮上嗎?”蕭暮笑著說:“寶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學姐拿出了他們做的月餅,還有一些水果,擺在毯子上。他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給寶寶講著關于月亮的詩詞。蕭暮念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說一個人抬起頭看著月亮,就會思念自己的家鄉。”學姐也念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示不管距離多遠,人們在看到明月的時候都會思念遠方的親人。”寶寶雖然不太理解這些詩詞的深意,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那種美好的情感。 除了中秋節,其他的傳統文化節日也逐漸成為家庭傳承文化的重要時刻。例如春節的時候,他們會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在允許的區域內)、給長輩拜年。蕭暮會給寶寶解釋春聯的意義,每一個字都蘊含著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寶寶跟著蕭暮挨家挨戶地給長輩拜年,收到紅包時,他會乖巧地說謝謝。 端午節時,他們會包粽子。學姐會告訴寶寶,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他們把粽葉洗干凈,包上糯米和餡料,寶寶也會幫忙把粽葉裹起來,雖然包得不太好,但也充滿了樂趣。然后一家人會去看賽龍舟,寶寶在河邊為龍舟上的選手們吶喊助威,感受那種熱鬧而又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的氛圍。 在這些傳統文化節日的慶祝和傳承中,寶寶逐漸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幼兒園里也會和小朋友們分享自己家里過節的趣事,還會驕傲地告訴小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