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慢悠悠的爬到坡上,聊半天,姜紅總算消了食。
見羅妮忙著除草,也積極的跟過來一起干活兒。
雖然她之前從沒下過地,一開始笨手笨腳的。但學一學,很快就上手了。一下午,著實幫了羅妮不少忙。
當晚,姜紅就在羅妮家歇下了。直到第二天吃過中午飯,才戀戀不舍的和羅妮告別,回城里去了。
但她走之前,再三在羅妮耳邊念叨,說下個周末還要來。可見,她這一天一夜,在羅妮家待得還是挺舒服的。
……
將躲清靜的姜紅送走,黃老板推薦的修房子的施工隊就進場了。
一同開工的,還有羅妮心心念念好久的貨運軌道。
這兩支隊伍,說起來都是黃老板推薦的。但領頭的人,卻是千差萬別。
負責修房子的那位,瞧著也就三十出頭。長相和黃老板有些相像。性格活絡,為人精明。本人并不怎么干活兒,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統籌和監工。
負責修軌道那位,年紀和羅父差不多。干干瘦瘦的,皮膚黝黑。話不多,凡是都愛親力親為。而且,性格嚴謹,對手下的人,要求也很高。
因此,兩支隊伍的工作氛圍也完全不同。
但讓羅妮滿意的事,這兩只隊伍做活兒的效率都很高。且,質量也很好。
羅妮觀察了兩天,就放下心。任憑兩只隊伍全力施工,轉頭去忙自己地里的事。
這段時間,她每天上坡除草,翻地。將該種的菜籽,都點下了地。
眼看著灣里人家,都開始砌田坎,陸陸續續為后面的插秧做準備了。羅妮琢磨著,也是時候將自家的那幾塊水田打理出來了。
只是,好多年前,羅家灣里就沒有人家養牛了。犁地這事就有點麻煩了。
畢竟,她家沒有耕地機。
而且,灣里大多數人家也沒有。
只羅長貴家有一臺小型的手扶柴油耕地機可以用。但這會兒家家戶戶都排隊等著借用呢。輪到她,估計得等到三月下旬去了。
每年清明節前后,就是插秧的時間。也就是四月初。三月下旬耕地,按說也來得及。但水田犁過后,還得花時間耙平才能插秧。
那樣一來,就有些太匆忙了。
而且,以后她家的水田,她都準備打理起來。總不能年年都去借別人家的機器。
想了想,羅妮最后決定去牛市,買頭水牛回來使。反正,牛圈都是現成的。
“買牛?”
三奶奶聽到羅妮的話,驚訝的睜了睜眼,和自家老頭兒面面相覷。
“你買牛干什么啊?牛干活兒又慢,吃得又多。你一個人,養得來嗎?而且,牛比機器貴多了。一不小心,生了病,你還得給它看醫生。麻煩得很。”
以前農村里,家家戶戶都盼著能養頭牛,能幫忙干活兒。但現在,有了機器代替,大家就都不愿意再養牛了。
實在是養牛,要操心的太多了。吃得又多。每天光是給它割草,就能把人給累個半死。
這些弊端,羅妮當然知道。
小時候,她家就有頭母牛。為了讓它吃飽,她媽每天都得花大半天的時間去割草。特別是犁地那段時間,牛的食量尤其大。畢竟,它在下力氣干活兒呢。
不給吃飽可不行。
于是,牛下力氣耕地。人下力氣喂牛。春耕過后,往往人和牛都累得不行。
想想也不知道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但這些,羅妮是不怕的。
她現在地很多,完全可以圈出一塊來,種上牛愛吃的牧草。到時候,將牛往山坡上一放,讓它自己吃就可以了。或者,直接割回來,也不會費多大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