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立刻有人行動起來,回家去接孩子了。
看熱鬧的人走了好幾個,張嬸見關注她的人少了,便把自家孫子往交了雞蛋的那波兒孩子里面塞,妄圖利用明悠悠臉皮薄不好意思說,讓她蒙混過去。
從小在胭脂鋪里長大的明悠悠能慣著她嗎?
那當然是不能夠的。
她想起她娘對付難纏的客人時說的話,“我看嫂子皮膚底子不錯,不用這面脂也沒什么,回家用菊花泡泡水洗臉就可以了,何必還花這錢呢。”
于是她便對張嬸子說道:“我覺得鐵蛋叫著也挺好的,不換新的名字也沒什么,何必還費雞蛋呢。”
旁邊的村民就笑著應和道:“就是,以后鐵蛋這樣的名字在咱們村也算是獨一份兒了。”
另一個也道:“我家大柱有新名字了,這個名字就送你們家吧,叫鐵柱也行。”
鐵蛋已經能聽出話的好歹,他就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坐在地上嚎道:“我不要叫鐵蛋了,他們會笑我的,石頭和大錘都改了,他們的名字都好好聽,我也要改,我就要改。”
最后張嬸把哭鬧不止的孩子抱回了家,然后不一會兒,孩子自己拿著雞蛋又回來了。
明悠悠喜滋滋的接過來,不知道遠處大樹底下,郭村長帶著她爺爺和外公正在看著她呢。
明老頭對郭村長道:“二弟啊,你可得給我盯好了,別讓人欺負了我孫女。”
郭村長道:“大哥你放心,沒見我家兒子孫子都站在那邊了嘛。再說你也看見了,咱孫女機靈著呢,別人可欺負不了她。”
村長見明老頭眼圈紅紅的,便建議道:“要不大哥你一會兒去見見孩子吧。”
明老頭就很意動,眼見著要答應下來,旁邊的楊外公就咳嗽了一聲,明老頭便不再說話了。
前些日子倆老頭接到明大郎的來信,知道自家孩子糟了大罪了,兩人悄悄哭了好幾個晚上。
信里讓他們先別自作主張,有事就聽陶縣令的,倆老頭也不知道這事兒是個什么章程,也怕給孩子惹麻煩,便一直在家等著。
正好前幾天郭村長這邊給遞了消息,倆老頭便再也忍不住,打算悄悄過來看孩子一眼。
明老頭把手里的大包小包交給郭村長,“你找個機會把這些吃的給孩子送去,瞧她瘦的,肯定路上老遭罪了,可得好好補補。”
郭村長點頭接過,“大哥你放心,我回頭就辦。”
他又看著地上那一籃子雞蛋,想了想道:“要不這雞蛋你們先拿回去,大妞那兒別的不好說,雞蛋可一定不缺,現在估計半個村子的蛋都在她手里了。”
明悠悠他們肚子里缺油水,看見雞蛋都饞的不行,所以這幾天的收獲幾個人沒舍得換成銅錢,全都拿回去準備吃掉。
明悠悠一頓飯要吃一大碗蒸蛋羹,鄭煥他們更是一個人七八個煮蛋的吃,這幾天短暫的實現了雞蛋自由。
最后實在是吃膩了,這才拿出六十個蛋,打算和村長換一只雞吃。
村長不僅賣給了她一只雞,還幫她做成了雞湯,放在瓦罐里讓她用籃子小心的拿好。
然后村長又掏出了六十文,告訴她這是用雞蛋換的。
明悠悠有些不解,雞蛋換了錢,那這雞從哪兒來的?
村長就把瓦罐打開了一條縫,讓她聞聞味兒。
瓦罐里傳來了熟悉的草藥氣息,明悠悠瞬間明白了,爺爺和外公已經來過,這些東西都是他們送來的。
明悠悠心里有些難過,她前幾天才知道,原來流放之人是不能隨便出村的,必須要有長官的同意才行。
她看向村長,“二爺爺,我家在哪邊,離咱們村遠嗎?”
她打算明天爬到最高的山坡上去看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