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老頭見他那個樣子就知道心里想什么,他嘆息一聲,“等天涼快一點,林子里的瘴氣不那么重了,我就帶人再走一趟那邊,能帶回幾人算幾人。我看這一任縣太爺為人不錯,到時候咱們探探話,要是衙門松一點,咱就把人都帶去登記;要是不行,”他咬咬牙,“我家就先給養著。”
石村長不同意,“都是沾親帶故的,哪能都讓你一家負責了,有事咱村一起擔著。”
他搓搓手,討好地道:“咱村現在還是缺錢啊,還得想辦法多些營生。我聽老郭說那位鏢局的曹師傅對藥貼特別喜歡,話里話外地暗示著想要大批采買,說他們鏢局的人都能用上,你說咱們要是做這個生意......”
明老頭搖頭,“這事我可做不了主,你得問我親家去。”
石村長郁悶了,楊外公是個有本事的人,跟人家動心思他怵頭啊,再加上他們村的好日子都是人家給帶起來的,他就更不敢多要求什么了。
想了想,他決定還是得去找明悠悠那孩子,讓她先去試試楊外公的口風。
“還有那學武的事,你怎么看?”石村長繼續道。
“還用怎么看,當然是好事了,把咱們村的孩子都送過去,人家要是選上了,那就去學。想當年咱們要是會些武藝,逃難時也不會被人欺負成那樣。”
明老頭的聲音低沉了下去,他緩了緩道:“要我說也別光學武,這書本也得讀起來。以前是因為咱村孩子少,請先生過來講課實在不劃算,現在要是兩個村加在一起,這負擔不就小多了嘛。”
石村長一想也是,“那行,一會兒我就把村里人都叫來,咱合計合計。”
讀書有多重要,不需要村長解釋,村民們都明白的很,特別是有孩子的人家,臉上都喜氣洋洋的,一個勁兒地點頭。
“只是這學堂要建在哪里呢?”有村民問道。
石村長瞥了他一眼,“下關村孩子的人數至少是咱們村的兩倍,人家出錢也比咱們多兩倍,你說要建在哪里?”
村民訕訕道:“這個道理咱懂得。就是覺得要是學堂開在咱們村,大家農閑時也能過去聽聽,多認幾個字也好啊。我聽說,下關村現在人人都識字,那生意做的就是比別村的好。”
“那要照你這么說,豈不是秀才老爺們才是最會做生意的,也沒看他們動這心思啊。”眾人哄笑道。
村民不服氣,“那是因為人家只讀書就夠賺了,不是說那個啥,書中自有金子銀子嗎。”
村民們想想也是,賺不賺錢這個暫且不說,讀書可以啟智,可以明理,卻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
大家心思活絡起來,紛紛對村長道:“要不您去和下關村那邊商量商量,咱村多出點錢,學堂就建在咱這里行不行?”
石村長也忍不住有些期盼,“行吧,就豁出我這張老臉試試。”
想到他的老臉其實不怎么值錢,就好說歹說地拽著明老頭和楊外公,一起去了郭村長家。
一行人受到了下關村熱情的招待。
建學堂的提議自然是沒有異議,本來村子里也有幾戶人家想把孩子送到鎮上去讀書的,這下就更方便了。
至于學堂的選址嘛,郭村長見石村長這個出了名臉皮厚的人都不好意思了,也沒有駁他的面子,和族老們商量了一番道:“要不這樣,咱兩個村都建學堂,一月一輪換的上怎么樣?這樣不至于只讓一個村的孩子們過于辛苦。”
石村長眼睛一亮,本來看他們商量這么久,原以為沒戲了,沒想到人家還真大方,他立刻攥住郭村長的手道:“這樣好,這樣好,還是你們想的周到。”
“不過山路崎嶇,現在還好,要是冬日里日頭短了,孩子們早晚翻山不免讓人擔心。”郭村長把煙槍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