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個敬佛禮佛、溫和謙遜的寧靜之人。
往昔在靈山時,如來佛祖也總夸贊金蟬子天賦悟性均是上佳。
自拜入佛門以來,他只是靜修參禪,就能在一千年內突破到大羅巔峰。
只需再歷經十世輪回,去往西行求法、磨煉心性,便可開始嘗試斬去三尸,踏入混元之境,證得佛陀果位了。
這種修行速度,無論在佛土還是道門,都足以被公認為奇跡。
金蟬子的前九世輪回,雖為肉體凡胎,但那種仿佛自靈魂中而來的平淡心境,卻是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卻不料這十世輪回后,金蟬子竟一反往常,就好像是換了個性格似的。
如今量劫臨近天機日漸混沌,菩薩也推演不出其中因由。
只能在心中猜測,或許金蟬子是放下所執、復歸本心,故而變得灑脫自在了不少。
灑脫自在卻又執著堅定。
而且心思細膩,做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會輕易為外物所動。
喜動不喜靜,就算是十二歲那年被法明和尚輕易打敗,不得不安靜下來看書念經,但仍舊在偷偷抽時間修行鍛煉。
執著又不執拗。
發現把法明老和尚惹生氣了,他就會笑呵呵的又是奉茶,又是捏肩捶腿,晚上還專門燒一盆熱水,端過去給老和尚洗腳按摩。
舔著臉,發誓詛咒的承認錯誤,哄的法明老和尚心中有氣,但又偏偏只能選擇原諒。
事后老實兩天,接著繼續我行我素。
一副積極認錯、堅決不改的做派,讓人好氣又好笑。
而這種不畏挫折的灑脫自在,經年累月,也漸漸的影響到了法明長老。
讓法明長老開始懷疑,像這樣為了佛門大業,繼續限制玄奘的成長,究竟是對是錯。
法明最后十八年的記憶,一幕幕全部無比清晰,一切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皆是自他心中而生,不摻雜一絲一毫的虛假。
而此時,這一切都通過那片回歸枝條的柳葉,悄然來到了菩薩心中,就好像是她的親身經歷一樣。
觀音菩薩站在大禪房內,神色復雜,又略微停留了片刻后輕嘆道。
“佛祖曾言量劫起于心魔,稍有遲疑便會被纏上,如果這便是心魔的話,即使是貧僧卻也一樣掙脫不得。”
再看向安定于蒲團之上,閉目靜坐,氣息不存的老僧。
菩薩鄭重地點頭承諾道。
“罷了,之后貧僧自會去我佛如來處領罰。若佛祖追究,貧僧亦將會如你今日一般,舍命相勸。”
……
下章預告:
“莫名其妙”的脫離險境之后,玄奘按照原計劃,一路向著江邊跑去。
然而出現在那里的,除了重傷的紅鰭黑魚外,卻還有一道亦虛亦實,散發著蒼涼荒古氣息的龍魂。
不知名的龍魂,它為何與觀世音菩薩陷入了對峙?
西游:旃檀大圣金蟬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