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十洲三島時,才重新恢復了神念連接。
隨著玄奘在昆侖島上的行動。
觀音菩薩也心情復雜的,看到了如今道門闡教新晉弟子們,憊懶懈怠的樣子。
還有后來,玄奘與孫猴子,戲耍道行天尊的場面,菩薩也差點笑出聲。
提起昔日棲身的道門闡教,觀音菩薩心中只覺莫名復雜。
今日站在凌霄寶殿上,抬頭就能看到昔日的師尊,元始圣人。
觀音菩薩心中,又多了幾分沉重。
封神量劫之后,她雖然選擇離開道門闡教,拜入西方教出家為僧,遠離昔日紛爭。
但對于闡教之主,元始圣人,她心中仍舊存著一份敬意。
在她看來,原始圣人的性格一板一眼,認真到了偏執的程度。
看似視規矩大于一切,冷漠無情,甚至稍顯殘酷。
但若是能得到元始圣人的認可,他卻反倒是三清中,最有人情味的那個。
太清圣人行無為之道,不開宗立教,僅偶爾收幾位道童在身邊。
最“有為”的一次,也不過是分出一位善尸,入輪回,化作凡人李耳行走世間。
只傳道理、不留道統。
引世人自行理解、自行思考、自行摸索道之玄妙。
上清通天圣人,行事激進、心比天高。
不加鑒別,廣收一切眾生進入截教。
但對于門下,絕大多數弟子的修行困境,生死劫數。
通天圣人顧不過來,也沒有打算全都照顧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后面精彩內容!
絕大多數的截教弟子,主要依靠的還是相互扶持、相互幫助。
真要遇到生死殺劫,通天圣人也只會搖頭感嘆,門下弟子學藝不精。
除了廣成子三謁碧游宮那次事件之外。
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通天圣人都從未插手過晚輩之間的爭斗。
但元始圣人則不同。
封神量劫之前,他只根據修行者的出身族類,還有修行天賦收徒,而且標準極為嚴格。
若是想要蒙混過關,少不了還會挨一頓圣人的貶損斥責。
可一旦得到元始圣人的認可,成為闡教弟子。
他就會親自賜下適合的功法、頂尖的法寶靈物、充足的修行資源。
確保每一位闡教門下弟子,都能在毫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專心修行,充分發掘自己的天賦。
對于門下弟子的修行情況,元始圣人也會認真考較、親自督促。
甚至允許當年的十二金仙,若是修行遇阻,可以隨時前往昆侖山玉虛宮求教。
圣人會暫時放下自己的事,優先指導那十二位出身好、天賦高的弟子修行,突破瓶頸。
如今的觀音菩薩,當年的慈航道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在封神量劫時期,每次聽聞門下弟子遭遇困境,元始圣人都會竭力出手相助。
三霄娘娘設下九曲黃河陣,十二金仙被困其中,散了胸中五氣,修為一跌到底。
驚聞此事,元始圣人不惜拉下臉面,親自出手,也要先將門下弟子從陣中救出來。
之后,為了幫助十二金仙盡快恢復修為,元始圣人更是費盡了心思。
然而,卻也正是因為元始圣人,對于門下的弟子太過在意、太過關照。
才養出了諸多闡教門人,心高氣傲、自私自利的心性,行事也愈發的肆無忌憚。
封神量劫后,慈航曾向圣人提出。
闡教收徒不應只看族類天賦,更應注重心性。
對于當前門下那些心性惡劣,惹出大禍的弟子,也應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