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領佛祖之命,趕往金山寺的那個夜晚。
觀音菩薩將那片法明長老圓寂后,留下的柳葉交于玄奘。
這本身,就既是一個陽謀,也是一個考驗。
菩薩在柳葉中,留下了一道自己的神念。
這一道神念,既可以緩慢恢復柳葉中的法力,也可以給尚且弱小的玄奘多一層保護。
但與之相對的,觀音菩薩也可以通過這道神念,隨時了解玄奘的近況。
更重要的是,這片柳葉代表著那位,從水中救下玄奘,并且將他從小養(yǎng)大的法明長老。
佛祖曾言,有邪魔意圖對取經人下手,甚至很可能已經成功了。
盡管心中不信,但是為了此次量劫大局,觀音菩薩也不會不留后手。
而這片柳葉,就是觀音菩薩的后手。
如果那位法名玄奘的取經人,真的已經被什么邪魔篡奪了軀殼。
不再是原本的金蟬子轉世了。
為了避免被柳葉中,菩薩留下的神念監(jiān)視,那邪魔必定會找各種借口,百般推辭。
而如果他還是金蟬子的轉世,還是取經人玄奘。
那么他一定會收下這片柳葉,并且珍之重之,妥善保存在身邊。
就算那量劫邪魔看穿了陽謀,謹慎偽裝、收下柳葉。
它也將落入菩薩的監(jiān)視之下,不敢輕舉妄動,直至某天露出馬腳。
而結果是,玄奘毫不猶豫的收下了柳葉,日夜帶在身邊。
即使是后來得到了佛珠空間,他也從未將柳葉存放到空間中。
甚至在玄奘游歷大唐的十多年里,每到清明、重陽佳節(jié),他還會取出柳葉,悉心祭拜。
結合法明老禪師的記憶中,所有關于玄奘,從小在金山寺長大的種種經歷。
觀音菩薩開始逐漸確定,取經人并未受到什么邪魔影響。
金蟬子的第十世,除了性格上有些跳脫、頑皮,與前九世不同外,并無任何不妥。
甚至在他游歷大唐的日子里,時不時表現(xiàn)出的,諸如樂善好施、嫉惡如仇等特點。
與那個一怒之下,出手重傷阿難迦葉。
奪回米粒黃金,還與舍衛(wèi)國百姓的金蟬子,簡直是如出一轍。
再后來,玄奘似乎也隱隱察覺到那片柳葉,可能與菩薩間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
結果,他不僅沒有心存芥蒂,反而繼續(xù)像原來那樣,將柳葉帶在身邊。
只不過,在偷偷烤肉,或者喝酒的時候。
玄奘會開始,似乎是自言自語一樣的解釋,說他這不算犯戒。
說僧人也可以吃三凈肉。
說是那妖物自己送上門找死的,浪費了可惜。
說酒也是糧食釀的,反正醉了能用法力化解,也不會誤事,就和液體蒸麥飯沒什么區(qū)別……
基本放心下來后,觀音菩薩已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時刻分神關注玄奘的動向。
只用偶爾“抽查”的方式,關注一下玄奘那邊,有沒有遇到什么需要她出手相助的困難。
比如五行山崩的那一次。
還有不久之前,在淮水河畔,為了平息無支祁引發(fā)的洪水,玄奘一口氣耗盡了柳葉內的法力。
此舉,自然引來了觀音菩薩的注意。
也正因此,菩薩才成為了如今三界之中,最早獲悉那通天教主去向的人。
知曉了通天圣人,竟然在拒絕元始圣人的邀請后,自己又偷偷溜出了紫霄宮。
還隱藏了氣息、身份,在下界尋訪昔日故人。
觀音菩薩擔心被通天圣人察覺,所以在玄奘與猴子過淮水后,就暫時切斷了與柳葉的聯(lián)系。
直到玄奘與猴子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