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救援襄國,趙汝陰王石琨也率兵趕到。
冉閔兵分兩路,分別在長蘆,黃丘進行阻擊,結(jié)果不敵,大敗而歸,士兵死亡殆盡。這時如果李農(nóng)還在,這都是小菜一碟,根本不至于慘敗至此。
冉閔一見不中用,便想御駕親征,衛(wèi)將軍王泰勸諫道:“今襄國未下,外救云集,若陛下出戰(zhàn),必覆背受敵,有點危險啊。不若固壘自守以挫其鋒芒,徐徐觀之,發(fā)現(xiàn)有可趁之機再一擊必殺。
且陛下親臨,萬一有失,則大事去矣。”
冉閔聽后沉思不已,覺得頗有道理,就想罷兵固守。
道士法饒突然站了出來,道士也不是個正經(jīng)道士,純屬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頗有些偏激好戰(zhàn)之嫌。
言語刺激冉閔道:“陛下您這也不行啊,襄國快圍一年了,尺寸之功未曾見到;大家本來對您就很失望,如今賊至,懼避不戰(zhàn),這哪里能行?怎么立威于臣子?陛下不是害怕了吧?”這就是一個大反派,逼著冉閔出戰(zhàn)!
他見冉閔面露怒色,仰手指天,神神叨叨地說:“我夜觀天象,太白入昴,上天垂警,當殺胡王,百戰(zhàn)百克,機不可失!”
冉閔一拍桌子,又被架上戰(zhàn)場,擼起袖子,道:“吾意已決,敢言避戰(zhàn),擾亂軍心者斬!”
于是傾巢而出,率眾出擊姚襄和石琨。
悅綰這時也領(lǐng)著燕兵大軍趕到,但是并沒有出擊,而且離魏兵數(shù)里,故布疑陣,讓士兵馬后托著破布和樹枝,一頓亂跑,頓時暴土揚塵,殺聲震天,魏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兵馬,心下大懼,手法也就趕不上趟了。
此時見冉閔親自來了,姚襄、石琨、悅綰三面擊夾,趙王石祗也帶領(lǐng)兵馬,從襄國殺出,頃刻間將冉閔包了餃子。
魏兵潰如潮水,逃跑投降無數(shù),冉閔苦戰(zhàn)得脫,就剩下十余騎逃奔鄴城。
十萬兵馬煙消云散,臣僚下屬,死降無數(shù)。
石閔偷偷回到鄴城,大家都不知道。
鄴城人人震恐,謠言四起,都訛言冉閔已經(jīng)死了。
射聲校尉張艾面見冉閔,請求閔親自到郊外走一趟,以安軍民之心,冉閔從之,謠言乃息。
法饒居然沒事,他根本沒跟著出擊,見勢不好,帶著兒子先跑回了鄴城,正在慶幸自己跑的快的時候,冉閔的侍衛(wèi)到了,不由分說,將他父子捆了,來見冉閔。
冉閔瞪著法饒,久久不言,法饒還要信口雌黃,冉閔一揮袍袖,道:“你不是說上天垂警,百戰(zhàn)百勝嗎?”
法饒跪倒在地,瑟瑟發(fā)抖。
“沒事,你不用害怕,我就是不明白,老天怎么回事?說好的怎么反悔了呢?這樣吧,你父子上天去給我問問。”
法饒大呼饒命,冉閔哪能饒他,一聲令下,肢解法饒父子!去上天問訊!
姚襄雖然解了襄國之圍,卻沒抓住冉閔,姚弋仲怒其不爭,又杖之一百。
姚弋仲一生性如烈火,生了四十二個兒子,對姚襄寄予厚望,可惜姚襄并不是長子,雖然明察善撫,頗得民心,姚弋仲也還是不想立他為繼承人。但是百姓不管那些,再三請求的每天都有上千人,姚弋仲才授予他兵權(quán),沒想到居然沒有提冉閔人頭回來,他能不揍姚襄嗎?
姚襄被打得遍體鱗傷,還不敢出聲哀嚎,一邊咬牙堅持,一邊心里暗道:“那冉閔是那么好抓的嗎?”
晉末風云錄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