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潛,乃遁之極致。遁而在尾,便有形跡可窺。故遁卦之初六爻曰:“遁尾,厲。”大圣當姤而遁,此乃天道之潛,卻仍難掩于尾遁之危,可知尾遁之理者乎!
他們從天上打到地下,又從地下打到天上。所過之處,風云變色,山崩地裂。天地仿佛都在為他們的戰斗而顫抖。楊戩施展七十二變,時而化作雄鷹翱翔天際,那銳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時而化作猛虎撲向孫悟空,那兇猛的氣勢讓人膽寒。孫悟空亦是變化多端,時而變成巨蟒纏繞楊戩,那粗壯的身軀仿佛能將一切束縛。時而變成飛鳥躲避攻擊,那敏捷的身姿讓人驚嘆。
梅山六兄弟見楊戩久戰不下,便也加入戰團。他們各自施展神通,圍攻孫悟空。有的放出法寶,那法寶光芒四射,威力無窮。有的施展法術,那法術絢麗多彩,神秘莫測。場面激烈無比,讓人目不暇接。孫悟空以一敵眾,卻依然勇猛無比。他的金箍棒揮舞得密不透風,將敵人的攻擊一一化解。那頑強的斗志,讓人敬佩不已。碩果不食,乃止之象。為何不食?此果,乃陽之象征。陽非陰所能輕易剝蝕進而取代,故而剝至極處則必復,小人亦會自失其庇佑,亦是順應時勢而停止。此觀音舉薦二郎真君之舉,正是靜觀天道運行,順應其方興未艾之勢,徐徐觀察其停止之時機,并非助力陰去消損陽。
觀音不用凈瓶去擊打大圣,而令老君使用金剛琢,正是靜處其外,順應天道運行而阻止其剝蝕,乃是止住陰以拯救陽。然而剝與止,皆為天道之行。順應其剝蝕而阻止之,皆是靜觀天道運行。此觀,實則為大圣之自我觀照,只是借觀音以闡釋其道理;此止,實則為大圣之自我停止,只是借老君以闡發其義理;此剝,實則為大圣之自我剝蝕,只是借二郎真君以順應其運行;此剝實則又非大圣之自我剝蝕,只是借大圣以昭明天道之剝蝕。以此責備眾人自我剝蝕以警醒其危險。知曉其剝蝕而順應阻止,知曉其順應阻止而必然回復,知曉其必然回復而道便明晰了。
觀音合掌言道:“貧僧請陛下與道祖一同出南天門,親自去看看虛實如何。”此乃觀察天道陰陽之虛實狀況。二位圣人將大圣圍困,只是未能擒拿住,正應了“碩果不食”之象。凈瓶不用,乃是保持其潔凈清正而自身不參與其中,此乃神觀之妙處。菩薩詢問老君:“有什么兵器可用?”老君道:“有,有,有。”從左膊上取下一圈,名為金剛琢,又名金剛套。此即前文鼎卦之六五爻、上九爻所言之“金鉉”“玉鉉”。妙就妙在“有有有”這三個字。鼎卦之五爻虛中為黃,在君位則為實。五爻無實,以二爻之鼎中有實為實,故而觀音因其無而發問,老君因其有而作答。凡物之行在于足,唯獨鼎之行在于耳。六五爻虛中為德,為黃耳之鉉。加上耳,是應和二爻之堅剛。如同貫以金鉉,應當始終如一。而貞固則有利,故而實而虛,虛而圓為圈。上九爻為玉鉉,而左上為陽居陰位,剛以柔節之,如玉一般溫潤而令人敬畏。故而從左膊上取下金剛琢,金與玉相合。為何能套住諸物而又名套呢?五爻虛中,虛故而能容納。
上爻者為老,五爻者為君,故而指老君。唯有老君之虛中而實,方能降伏正道而阻止變化。二郎真君不能吞食大圣之果,大圣卻能吞食老君之中心,打中其天靈蓋而使其跌了一跤,老君之順應而阻止,即是大圣之順應而阻止。細犬一口又使其扯了一跌,二郎神之順應而阻止,也即是大圣之順應而阻止。犬者為戌。九月之卦內為坤而外為艮,順應時勢而停止。不順時而行,行即是止;順時而止,止亦是行。大圣之被困而停止,正為大圣之自我停止而前行。七圣者,自復卦而反之為七陰。穿了琵琶骨,再也不能變化,此乃剝卦之象。止住上爻而碩果不食,留存果中之陽以轉向回復開啟泰卦,止于其所不得不止之處。止住而不變,此乃大圣先天之妙用,而非二郎真君之能穿而住止之。學道之人若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