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先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在于格正事物。“物”字從“牛”,“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天地因為有牽牛星而得以運轉,人身因為有誠意而能夠協調適中。
然而為什么十八粒金丹砂又都被套走了呢?金丹卻說是“砂”,這是金丹的表面而已。這里轉折一下,學道之人誤把格正事物理解為博聞強識,而不明白格正事物的精深義理,最終不能獲得知識。必須能夠達到極致的認知,才能稱之為能夠格正事物。如果只是觀察事物而不能真正認知,即便讀完了從羲皇以來的所有書籍,胸中裝滿了甲乙等各種知識;格正完了宇宙以內的所有事物,廣泛涉獵動植物,仍然是遠涉泛求,追逐外在的末節,與性命毫無關系。正所謂“自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又怎能使這個東西身不能動,腳不能挪,被它一下子全都套走呢?“十八羅漢個個空手停在云端”,那些名稱搜羅滿腹的人,實際上只是停在云端空手的尊者,格正又在哪里呢?必須能夠達到極致的認知,然后才能完全格正事物。選擇善的事物就能明理,做到專精就能達到極致的認知。選擇善的事物以明白道理,做到專精以秉持中道,這樣才能降伏這個東西而沒有困難。如來命令降龍、伏虎二尊在后面吩咐,吩咐的就是這個道理。“二尊對行者說道:‘悟空,你曉得我們兩個出門遲滯是為什么嗎?’行者說道:‘不知。’”只有知曉了降龍、伏虎的要妙之處,然后才是格正事物達到了極致,認知達到了極致。
羅漢說道:“如來吩咐:‘如果失去了金丹砂,就叫孫悟空上離恨天太上老君那里尋找他的蹤跡。’”老君在《鼎》卦中為第五爻,五爻處于虛中而能夠容納事物,所以能夠止住意念而使其不動。金剛琢是鼎的黃耳,剛柔相濟,金中兼玉,始終如一,所以能夠套住各種事物而沒有遺漏。前面第六回中使用這個寶貝,打中大圣的時候,已經詳細解釋過了。這里說明了老君失去中道的原因在于童子昏昧,并非真正的老君失去了虛中之境,從而讓意念所居之處紛擾不安。這表明人心自有靈童,而昏昧不覺,以至于隨心所欲地盲目行動,為邪作惡,使性命難以保全。以能夠變化的物質器具,反而成為危害圣道的魔頭,總之都是因為這一個東西的放縱出入而已。這收伏返還的關鍵,貴在自己秘密觀察,而不是他人能夠相助的。
“行者眼睛不轉睛地東張西望”,這是神觀。“忽然看見童兒打盹睡覺,青牛不在,說道:‘老官,牛走了!牛走了!’”正好找到了關鍵所在,這是真正的認知和見識。“童兒忽然醒來”,如同從夢中開始覺醒。“如今已經七日了”,這是“七日來復,天心復見”的時候。查出偷去了金剛琢,才算是對事物進行了格正而達到了認知。“老君拿著芭蕉扇”,拿著清虛之氣而招來虛中之物,也就是秉持中道、心存誠敬的意思。“高聲叫道:‘牛兒!還不回家?’那魔立即認出了主人公,一扇而圈子丟了,再扇而本來面目顯現。”正所謂“一聲喚轉靈童子,二氣還虛本太清”。“老君跨著牛回到天上,眾神取了兵器回去,師徒整理行裝離開山洞。”意念安定、心境寧靜,妙處在于如來之慧眼的指示。學道之人都具有如來之慧眼,奈何只是自己不認主人公啊。
悟空修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