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地感受著不同形態的特點。他仿佛與蒼蠅和老鷹的靈魂融為一體,體驗著它們的感知方式和行動本能。他利用蒼蠅的小巧靈活,在復雜的環境中穿梭自如;又憑借老鷹的高遠視野和強大氣場,對更廣闊的區域進行偵查。
那魔頭雖然兇狠無比,但悟空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神奇的變化之能,在危險的邊緣不斷試探。他一會兒飛到樹梢,一會兒又沖向山谷,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位置和形態。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是對魔頭的一次潛在挑戰。悟空在這無盡的天地之間,通過自己的變化之術,一步步地接近那隱藏在黑暗中的魔頭,為即將到來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做好準備。枯澀地進行修煉、采補與煉化,對長生并無益處,反而常常會加速死亡,這是魔道而非正道!除了這些錯誤的方式之外,還能從哪里去探尋真正的法門呢?這就必須要虛心地向他人求教,尋求明師的指點。如果是盛氣凌人、夸夸其談,或者是疑慮重重、停滯不前,那么必然會引發極大的魔障,擋住通往正道的大路。文章開頭說“行功進步體叫錯”,這是在提醒學習者必須要小心地請教,找到真正正確的方向。
繼續閱讀
“唐僧師徒擺脫了欲望之網,跳出了情感的牢籠,正在前行之時,忽然看到一座高山,山峰直插碧空,真的是高聳入云、遮擋天日。見到一位老者大聲喊道:‘往西去的長老暫且停下!這座山上有一伙妖魔,把閻浮世上的人都快吃光了,不能再往前走了!’”這是因為自高自大、隨意盲目地前行,又不肯向他人求教,于是自己造就了兇險的山峰,化作了魔障,攔住了前行的道路。這其實是引出下文關于陰陽竅妙的內容,如果不知道虛心、放低自己,就無法鉆研透徹而走入魔道。《老子》說:“不自以為是,所以才能彰顯;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左傳》說:“將要有所求取,必須先放低自己。”孔子說:“要想著放低自己。”《道訣碑》說:“柔弱是通向道的渡口。”這些都是在教人要使自己的氣質變得柔順,虛心地追求益處從而進入正道。
“唐僧說:‘你的相貌丑陋,言語粗俗,怕沖撞了他,問不出個實話。’”這是這一篇的要點所在。孫悟空笑著說:‘我變成一個英俊些的去問他。’于是變成了一個小和尚。”這可以說是能夠改變氣質。但是“貶解起身”等話語,又未免有些夸大和不謙遜。“老者說:‘這個和尚說了過頭的話,別想再長大了。’看到他言語張狂,就一句話也不回答他。”言語中充滿自夸,就難以得到真實的信息。于是讓豬八戒去恭敬地詢問,又再次請求指點。這就是只有虛心,才能得到真實信息的主旨。
指出“獅駝嶺獅駝洞”,這是比喻傲慢孤僻的氣質,放縱不羈難以馴服。如果心中沒有主宰而肆無忌憚,那么東西南北、四面八方都像是張開的魔口,而自身就會成為肉餡。所以孫悟空說:“我自有主意。”太白金星說:“只看你變化的機謀,才可以過去。如果有一點怠慢,實在是難以前行。”
唐僧聽了,想要詢問有沒有其他的路可以繞過去,這也是一種變化的權謀之計,為什么孫悟空說“轉不得”呢?《離騷》說:“道路漫長又多艱難險阻啊,讓眾多的車在路旁等待。道路迂回曲折向左轉啊,以到達西海為目標。”這是深切地感慨世間道路荊棘叢生,正道難以行走。想要繞路走看似是權變,但不知道舍棄正路而說繞路,就好像舍棄了根本而只說權變,舍棄了秤而只說秤錘。違背根本、破壞平衡,不是權衡輕重、公平對待事物的巧妙運用,就不足以說是權變,所以說“轉不得”。自漢朝以來,沒有深刻理解這個含義的人。仙人師父每次在取經之路上,都指出“轉不得”三個字,深刻地闡明了舍棄陰陽竅妙的正路就無法西行,可說是深刻理解經與權的關系。這施展變化的能力,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