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祖境雖然不大,但是掌權人卻并不簡單,此人名叫郭隗。 郭隗(約前351年-前297年 ),燕(今河北省淶水縣隗家莊村 ,一說河北省滿城縣 ,一說河北省定興縣河內村)人, 戰國時期燕國大臣、賢者,縱橫家代表人物,郭國后裔。 周赧王四年,即燕昭王元年(前311年),燕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拜訪郭隗,求計問策,尊郭隗為師。 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鼓勵燕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筑“黃金臺” ,此舉引起天下震動。 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強大起來。 燕破齊,郭隗功不可沒。 周赧王十八年(前297年),郭隗去世。 郭隗認為: 國君能把賢者看作是老師,則可招徠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 國君能把賢者看作是朋友,則可招徠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 國君若把賢者看作是臣下,則可招徠與自己能力相等的人才; 國君如果只是倚靠幾案,用手勢指揮別人,則只有那些劈柴養馬的仆從前來相投; 國君如果任意胡為,隨意打殺人,或者暴跳紉雷,大聲呵斥, 那么來投奔的就只剩了那些像罪犯和奴隸一樣聽任擺布的人。 他建議燕昭王認真選擇賢者,讓賢者居于正位。 歷史上有許多人物都很羨慕他的際遇,對他都有自己的評價: 例如: 李白《行路難三首》: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槽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還有陳子昂《郭隗》: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在下天庭成為天子天庭之時,郭威因為有一帝而為郭氏修仙宗族贏得了郭氏祖境, 郭象因為修煉福祿珠在下天庭也有了自己的星位——福祿星官。 郭隗則坐鎮福祿境,負責接納郭氏宗族內部賢才,發展和壯大郭氏祖境。 唐朝韓愈在《馬說》中就曾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郭隗就是郭氏宗族的伯樂。 郭氏宗族除了他這位伯樂之外,還有一位修仙族人,也是伯樂, 只是大家的職責不同,他是游走在各層天,專門挑選和考核郭氏人才, 點撥他們修行,按照修為把他們帶到天為州郭氏祖地內效力。 而郭隗是決定誰有資格留在郭氏福祿境內成為郭氏上層建筑的存在。 他們一位是負責祖地的壯大,而另一位則是負責福祿境內的資源分配。 這位游走在各層天的伯樂就是郭璞。 郭璞(276-324年),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 東晉時期學者,文學家、訓詁學家、道學術數大師、游仙詩祖師。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躲避江南,歷任宣城、丹陽參軍。 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 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 事后,郭璞被追賜為“弘農太守”。 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 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 代表作有《游仙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