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有人都明白,朱元璋肯定早就對此事一清二楚,現在收這份狀紙也不過是是做做樣子,只是在朱元璋假裝閱讀的時候,全場也都顯得極為壓抑,生怕這位精明卻又殘暴的皇帝又手起刀落砍死一大片。
“朕觀之,你們自己也在狀紙上承認,官府并非是強征了你們的田地,你們為何還要阻撓河道開挖?”
“回,回皇帝大老爺的話!草民等也是無奈啊!這河邊上好的水田一畝換五畝旱地,雖賬面上不虧,但這上好水田是有價無市,等閑五畝旱地賣了,絕換不回一畝上好的水田。更因為草民等人家里勞力都弱,住得也離河邊近,若是換了遠處的旱地,那勞力是萬萬跟不上的,故才同官府和水師起了爭執。但,但誰知道朗朗乾坤,連個講理的地方都沒有,水師官兵仗著身強體壯,一言不合就將草民等一干暴打。官府又不聞不問,這才無奈上京城討個公道啊!”
這個童生雖然學識不咋地,但多少也是有點文化的人,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還是強忍著緊張,略顯磕磕絆絆地又將重點說了一遍。
他這么說倒也是事實,實際上就徐欽所知,在后世的所謂拆遷中,也是存在類似這種情況的,比如說曾經出現過的等比例新舊置換,有些條件不好的家庭,人口眾多但房產證上的產權面積很小,哪怕是賬面價值翻了好幾倍,但實際卻連剛需都滿足不了,人家當然不愿意。不過所有的政府政策都是面向的大多數人,不能面面俱到也是肯定的,只是后面又起了武力沖突,這性質就開始有些不同了。
至此眾朝臣大多還是不知道朱元璋這次打算怎么搞,因此也沒人愿意出這個頭,盡皆是埋頭不語。
“嗯,朕明白,天下以農為本,可農人百姓卻最為辛苦;民為貴,可民生卻最為多艱。朕為君父,無時不敢忘昔日辛酸,更不愿天下百姓在朕的治下困苦。爾等身為朝廷命官,更是百姓之父母官,亦不可忘卻根本,自以為貴而輕賤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