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玉一案中,此前和他的太子父親比較親近的功臣宿將牽連最深,哪怕其中更大的一部分是和常家有關系的,也是自己的眼中釘,但這也在事實上導致了他僅有的幾個比較熟悉的武將勛貴陪了葬。雖說皇祖父還在,拿再多的兵權也沒用,但槍桿子這種東西,總是能讓人心安的,說句不好聽的日后萬一有個萬一,光憑幾張嘴皮子可實在不太保險。
反觀自己的王叔們,不但大多數自己手握重兵,還和剩余的勛貴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姻親關系!其中又是朱棣最具有代表性,因為自己的那位四嬸乃是故中山王長女,現在依然權勢顯赫的徐家天然就是四叔的盟友,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抵消一部分四叔在外,自己在京的優勢。雖然去年議儲的時候,徐家基本保持了中立,并未替那位四叔說話,但天知道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真有關鍵的機會,他不信徐家會放棄朱棣站在自己這邊,實在是令人無法心安。
但是這種關系已經是實打實的了,自己一時之間絕對無法改變,那自己該如何應對?
培植新勢力需要時間不說,自己目前也遠沒有那個權柄,那他能夠想到的也就是走聯姻這條路,最好是也能和徐家搭上關系,這樣一來效果最好,也不用自己再多費心,就可以達到至少斬斷四叔伸進京城的手的目的。同時還能收獲一個最大的助臂,可謂一石二鳥。
算下來自己是到了選妃成親的年紀了,可徐家卻沒有適齡,或者說適合的女子,并且他還要考慮皇祖父的意愿,過度倚重外戚勢力,肯定是皇祖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這條路看似也是一條死路。
不過誰讓他朱允炆也是個聰明人呢!
古有和親外族,現在他也可以用宗室女子籠絡臣子!而且他正好有一個待嫁的親姐姐,徐家那位嫡長子也未曾婚配,二人如果只看表面,無論是身份、年齡、相貌、才學都是極為登對的,只要稍稍跟皇祖父提一下,就極有可能促成此事。有了這層關系,到時候徐家至少不可能再單方面的支持四叔,那對朱允炆而言,就已經是天大的好處了。這還不觸動皇祖父的任何忌諱,甚至在之前跟皇祖父提及的時候,皇祖父明顯也是頗為意動的。
想到這里,皇太孫殿下不由得暢想起了未來。
擔心徐家勢大?呵呵呵,黃先生縱然是智者,但有時候也太過膚淺了!他徐家雖然地位尊崇,但人丁卻不旺,而自己的姐姐,將來一定是要晉封公主位的,哪怕他也繼承了魏國公之位,那依然是以公主為尊,穩壓他們一頭。再加上到時候自己做了皇帝,他聽話則罷,不聽話就派他個閑差,一下子就可以瓦解徐家的勢力,擔心個什么?黃先生雖有大智慧,但在這種小事上面還是太過計較,反而失了靈動。
當然,他絲毫不會懷疑他的黃先生是因為自身的利益才極力反對此事就是了。
次日早朝,先是照例各部署將近期的重要公務做一個當面匯報。等大家都差不多了,朱元璋才示意徐欽,讓錦衣衛將告御狀的人帶上來。
十幾個小老百姓當然不可能全帶進宮,尤其是其中有幾個見了“知府大人”就雙股打顫的,萬一在奉天門廣場上嚇尿了,那才是曠古爍今的大笑話。所以便只是選了那個童生和另一個膽子比較大、形象也還算可以的作為代表來見駕。
在這種肅穆的場合,不但周遭有高大巍峨的宮墻門樓,四周更是旌旗蔽日,大半輩子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二人,哪見過此等氣勢?縱然之前有反復的告誡和寬慰,但依然是緊張到臉色發白、雙股戰戰,好在他們還知道喊一句皇帝大老爺萬歲,然后就歪歪扭扭地跪了下去。
眾朝臣也都是見怪不怪,雖有少量年輕官員被他們這滑稽的稱呼惹得想笑,卻也是極力忍住了。而徐欽早有準備,馬上讓人上前收了他們的狀紙,再轉呈給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