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技術調整,至少在短期內趕上新的標準。”
陳光恰巧在場,他聽到李明的話,眉頭緊鎖:“短期內達標幾乎不可能。技術升級需要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我們現在的預算和人力都無法支撐這樣的大改動。”
王婷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調整技術路線,那我們之前和地方政府以及企業談好的合作就可能全部泡湯,這對我們的聲譽也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李明陷入了沉思,這時,周晨突然提議:“我們可以試試合作開發的方式?,F有的環保技術公司很多都在做類似的研究,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愿意共享技術的伙伴。”
陳光顯然對這個想法并不認同:“合作開發?我們辛辛苦苦研發的技術就這么讓別人進來分一杯羹嗎?這簡直是自毀前程?!?
李明則顯得冷靜許多,他抬頭看向陳光:“這是現實情況。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拿出符合新標準的技術,那么市場很快就會被其他公司占據,到那時我們再談競爭就晚了。”
“而且合作開發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自己的技術優勢,”王婷補充道,“我們可以和這些公司進行有選擇的合作,保留我們核心技術的獨立性,同時通過整合他們的創新來滿足新的政策需求?!?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陳光依然有些不滿,但他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已經沒有太多選擇,“好吧,那我們該怎么挑選合作伙伴?”
李明頓了頓,說:“這件事要從長計議。我們需要找到那些與我們有互補技術,同時目標市場不完全重合的公司,避免未來在市場上產生直接競爭?!?
會議后,李明團隊立刻著手進行市場調研,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然而,在接觸幾家企業后,他們發現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共享技術。大多數企業仍然對自己的核心技術保持高度的保密性,這讓李明的計劃遭遇了新的瓶頸。
“這些公司根本不愿意合作,”陳光憤憤不平地說道,“我們都快被新政策逼得走投無路了,他們還想著自己吃獨食。”
李明明白陳光的憤怒,但他依然保持冷靜:“商業競爭就是這樣。我們要做的是繼續尋找那些愿意合作的公司,或者,換一個角度,試著找到那些在政策壓力下和我們處境相似的公司,和他們聯手對抗壓力?!?
周晨點了點頭:“是的,我們不一定要找到完全互補的公司,處境相似的企業也會有合作的動機?!?
就在這時,王婷接到了一個電話,她迅速接通并和對方交談了幾句。掛斷電話后,她看向李明,表情復雜:“剛才是一家環保行業的投資公司打來的,他們有興趣對我們的項目進行投資,但前提是希望我們開放更多的技術細節?!?
“又是技術?”陳光有些激動,“我們已經讓步夠多了!”
李明抬手制止了陳光的抱怨:“我們要冷靜。技術確實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但如果投資公司可以為我們提供急需的資金和資源,或許值得一試。”
王婷補充道:“他們的投資不光是資金支持,還有他們背后龐大的企業網絡。通過這個網絡,我們可以快速打通市場壁壘?!?
李明思索片刻,最終說道:“好吧,安排一次詳細的談判,我們不能輕易讓步,但也不能完全拒絕?!?
談判在一周后進行,過程中投資方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求李明團隊公開大量的技術細節。面對這種挑戰,李明決定用更加靈活的策略與對方周旋。
交匯:能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