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天幕就此結束,但視頻只頓了兩秒便開始講唐玄宗。
唐玄宗:。。。
這下是真完了。
“李隆基出生于垂拱元年八月,(685年9月)正值皇太后武則天企圖改朝稱帝、宮廷政變頻繁的時期。”
“他的父親唐睿宗李旦雖為皇帝,但實權掌握在武則天手中,李隆基和父親均被武則天嚴密監視。”
“垂拱三年,三歲的李隆基被封為楚王,隨后被過繼給早逝的伯父李弘為嗣子。”
“天授元年,武則天登基改國號為周,李隆基的父親被降為皇嗣,賜姓武。”
“長壽二年,李隆基被降封為臨淄王。同年,他的生母竇德妃被武則天以厭咒的罪名處死。”
“此后,李隆基等人因大臣私自謁見李旦之事受牽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余年。”
“直到圣歷二年,武則天召回李顯立其為太子,李旦被立為相王,14 歲的李隆基及其兄弟才解除監視,外出任職。”
“此后,李隆基先后出任親衛府右衛郎將和尚輦奉御等職。”
“景龍四年,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企圖效仿武則天當女皇帝。”
“李隆基得知消息后,搶先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與眾多親信將領策劃起事。”
“公元710 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等人率軍沖入皇宮,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滅韋氏全族,史稱唐隆政變。”
“事后,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復位,李隆基被封為平王。”
“唐睿宗重新即位后立李隆基為皇太子,但姑母太平公主效仿其母武則天干政,與李隆基矛盾日益尖銳。”
“公元712 年,睿宗李旦禪讓于太子,李隆基即位。”
“公元713 年,太平公主與其黨羽決定發動政變,李隆基得知后搶先下手,消滅了長安城中的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躲入佛寺避難,最終被李隆基賜死。”
“這場政變結束后,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正式掌握了唐朝的最高權力。”
……
武周。
太平公主怒目圓睜,姣好的面容因憤怒而微微扭曲,她身著華麗的服飾,卻難掩心中的怒火。
她也不顧母后在場,上去就狠狠地抽了李隆基一嘴巴子,
見母后并未出聲阻攔,于是太平公主便更加肆無忌憚抽對方嘴巴子,直把李隆基抽的找不到北。
“真是個白眼狼!”
武則天選擇性無視,假裝沒看見李隆基求助渴望的眼神,更是不予理會李旦。
抽,真該抽。
抽的越狠越好。
“李隆基即位后,整頓吏治,選賢任能,重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他們為官清廉、能力出眾,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李隆基修訂律法,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和監督,提高了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經濟方面,軍事方面,文化方面都得到大大的飛躍。倘若后面沒有安史之亂,李世民估計會高興的蹦噠幾圈。
可惜……
唐·李世民:【廢物!要你有何用?朕看你就該這時薨逝好了!】
李隆基:“……”
已老實。
唐·李世民:【為何不敢出來與朕說話!?】
李隆基他哪敢啊,給他一百膽子也不敢出來對線。
還有楊貴妃……
“開元后期,李隆基開始寵信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權勢日盛,甚至可以決定官員的任免。”
“許多官員為了晉升紛紛巴結高力士,導致官場風氣日益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