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 年,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郁郁寡歡。有人進言稱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姿質天挺,李隆基將其召入后宮。”
“公元745 年,李隆基將其冊立為貴妃。”
前朝眾人:“!?”
“此后,李隆基對楊貴妃寵愛有加,為她耗費大量錢財,使得后宮開銷劇增。”
李世民:“???”
炸裂,我勒個強占兒媳。
彈幕陡然增多,特別是前朝看戲者居多。
漢·劉邦:【還是你們李家會玩哈哈……】
漢·劉徹:【666】
隋·楊堅:【人至少不應該,也不能…】
咱們始皇帝就直白多了。
秦·嬴政:【畜生。】
所有人:“……”
李世民:“………”
李隆基臉色難看至極,但也只敢怒敢言,他甚至都不敢回應彈幕。
如今,彈幕除了唐太宗的咆哮,那便是安史之亂前后的百姓,他們急于發泄怒火的情緒,想推倒的心油然而生。
憑什么?!
憑什么他瀟瀟灑灑的就走了?
“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在她的引薦下入朝為官,后官至宰相。”
“楊國忠為了個人利益瞞上欺下,結黨營私,導致朝廷內部矛盾重重,政治腐敗。”
“同時,李林甫為了獨掌大權,排斥異己,打壓諫官,使得朝廷無人再敢上諫。”
“再后來就是UP主所說的安史之亂。”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晚年的李隆基在成都居住期間,遠離了戰亂的威脅,但內心十分凄涼,時常思念愛妃和回顧往昔。”
“至德二載五月,李隆基追冊唐肅宗的生母楊妃為元獻皇后,一方面是悼念已故的楊妃。”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調節與肅宗之間的父子關系,表示對肅宗即位的支持。”
“公元762 年 5 月 3 日,李隆基駕崩,享年七十八歲,廟號玄宗,謚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安葬于唐泰陵。”
“最后的最后,UP主想說的是很多人認為安史之亂是由于楊貴妃禍國殃民,但客觀來說。”
“從政治與角度來說,楊貴妃相對無辜,本身并無政治野心,也未曾直接參與朝政。”
“在古代封建王朝,女性參與政治的途徑較為有限,楊貴妃在宮中主要是陪伴唐玄宗,以她的歌舞才藝為唐玄宗帶來歡樂。”
“同樣,楊貴妃也無法左右政治局勢,唐朝當時的政治制度、經濟問題、軍事布局等方面的弊端是長期積累形成的。”
“從對唐玄宗的影響角度來看,楊貴妃有一定的責任但并非罪魁禍首,楊貴妃的美貌和才藝深得唐玄宗的寵愛,唐玄宗為了取悅她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然而,唐玄宗作為一國之君,自身應該有足夠的自制力和責任感來管理國家,不能將自己的失職完全歸咎于楊貴妃。
“同樣,楊氏家族勢力膨脹帶來不良影響,楊貴妃得寵后,她的家族成員如楊國忠等得到了大量的賞賜和權力。”
“總的來說,楊貴妃不能被簡單地定義為完全無辜或有罪。”
“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時歷史環境和唐玄宗的影響,但她的行為也對唐朝的政治和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應該以客觀、全面的視角來評價楊貴妃,避免將歷史的責任完全歸咎于一個女性。”
震驚!盤點歷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