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著幾個殘破的箱子,馬龍翻了翻,有幾本老版的圣經(jīng)類的書籍,英文的、繁體字的都有,還有一箱蠟燭、燈座啥的,蠟燭都已經(jīng)變形癱軟了,別的沒啥了。
馬龍一陣驚奇,難道不在這里?或是傳說有誤?馬龍不甘心,把這幾個箱子連推帶翹的挪到一邊,箱子底下鋪著一塊油氈,時間久了,油氈和地面緊緊貼合在一起。馬龍伸手用力揭起來,發(fā)現(xiàn)地下的紅磚鋪地沒那么整齊,縫隙也比較大,有門兒。
馬龍用撬棍配合,用手把紅磚一塊塊起出,紅磚地下看樣子是松動的,因為有三合土塊,馬龍馬上用短把鐵鍬開始挖土,果然30厘米左右挖到了東西,慢慢清理之后是一個豎著的橡木桶,看樣子封的比較嚴實。橡木桶常用來做葡萄酒的儲存罐,防水效果毋庸置疑。
整體拿出來有困難,馬龍用斧子鏨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橡木桶破開,手電照下去,立馬反射出黃澄澄的光芒,發(fā)了,真的發(fā)了。
整整齊齊一堆金條,還有幾個油布包裹,馬龍伸手先把油布包裹拿出來,有四個包裹像是書,比較方正,其他的就各種形狀了也不知道是啥,不過包的倒是嚴嚴實實的。
一邊拿,一邊數(shù),總共八個包裹。把包裹取出來,下面看著就都是金條了。馬龍基本上把身子都探進去了,才勉強夠到底部,金條一邊往上拿,一邊數(shù)著,都七十多根了,還有不老少,這也拿不回家去呀。
行了,小身板承受不了這么多,馬龍適可而止,把拿出來的油包一個個遞到洞口外,然后再把七十多根金條幾根幾根的從洞口送出去,工具也先不拿了,放在這,下次再來。
爬出了洞口,馬龍把油包裝在一個袋子里,把金條裝在另外一個袋子里,正好國防自行車的托貨架左右各有一個可折疊的托架,左右一邊一個,正好。
安置好這些,馬龍又跑回來,撿了些破磚頭,爛木頭堆在洞口處,免得白天被人發(fā)現(xiàn),雖然很少有人過來,但萬一呢。
小心翼翼的推著自行車回家,路上還真沒碰上啥人,有個騎自行車的經(jīng)過,黑燈瞎火的也沒人注意他。
進了自家院子,院子里沒人,估計這時候爸媽他們又跑到村里的曬谷場那里跟人聊天去了。馬龍就把車停到了廂房門外,然后分批次的把金條,和油包袋子搬進廂房,廂房里有個破柜子,木質(zhì)也不好,但比較厚實。不大,但也比此前橡木桶要大不少。
以前存的都是馬龍自己的私藏,比如玻璃球,貼青蛙,彈弓,木制小手槍、洋火槍、木制刀劍,還有帕子(用紙疊的,跟小伙伴互扇,把對方扇翻就算贏),還有不少小人書。
這就是小馬龍的百寶箱,記得前世長大后再回老院看,小木箱還在原樣擺在那,連小偷都看不上那些玩意,只有馬龍把玩著這些淚流不止。
馬龍把金條和包裹先放進百寶箱,再把各種小玩意蓋在上面,踏踏實實出去了。
接下來幾天,馬龍就跟螞蟻搬家似的,把剩下的金條都放回了廂房,最后數(shù)數(shù),整整一百六十五根,馬龍用自己的桿秤稱了下,每根正好一千克。
難怪呀,后世還專門有外國人以神父名義過來這個小地方,又是要教產(chǎn),又是翻建教堂的,而翻建完教堂后,據(jù)說外國神父再也沒來過,他們就是奔著這些玩意過來的。
嘿嘿,不好意思了,截胡。最后一次去時,馬龍把圣經(jīng)書籍全放進了橡木桶,蓋上,填土,鋪油氈,擺箱子,然后拿破掃把破壞腳印,最后把工具都拿了回來,洞口用磚頭和泥照著原樣又封上了,做舊,還往上撒了泡尿,完美撤退。
難道你還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