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馬龍讓老爸帶上從老家拿過來剩余的美金,說是抄底淘換點好東西,然后陪著老爸把老媽和小姑送到擺攤的地方后,讓老爸馱著他奔向友誼商店而去。馬振東想著從暑假得到意外之財開始,感覺小馬龍做事就很有了章法,反正到時候自己還能把把關,就帶他去看看到底能淘換啥好玩意兒。
路上馬龍跟老爸講“爸,咱到了Y誼商店,有可能店員會說這個商店是面對外賓的,然后你跟他講,是幫著外賓買的,并把美元拿出來給他看看,應該就可以進。”
“你咋知道的,難道也是你七爺告訴你的?”老馬看著馬龍又是侃侃而談,禁不住打趣道。
“還真是,知道我來京城,七爺跟我說了這些事,說是他聽他以前同學說的,而且里面的字畫古董很值得入手,所以我讓你帶我過來看看。”
“真是的,在家里你到處劃拉這些,畢竟沒花多少錢,如今到了京城,咱還的花錢買呀?”
“那當然了,在這不花錢,人家也不給丫。”馬龍回答的理直氣壯。
“七爺說友誼商店里的字畫、古董啥的好多都是很有收藏價值的,不過在這里卻是被賤賣,有可能的話,讓咱盡量多買,至少東西留在了國內,總好過便宜外國人。”
“那你七爺怎么知道咱手里有美J?你跟他講了?”
“沒有,我怎么會說這些?我跟七爺說你在秀水街專門賣東西給外國人,能收外匯,他才告訴我這些的。”
“那還好,咱們進去吧。”
果然,到了商店門口,門口的迎賓客氣的對老爸說,這里暫時不對國人開放,是專門服務外賓的。
老爸果斷拿出一沓美鈔,對著迎賓說道,“我就是幫外國朋友來看看,若有合適的,就幫他買點東西,咱手里有美J現金這不假吧,賣誰不是賣?不都是給國家增加外匯嘛?”
迎賓一聽,也沒反駁,就讓馬龍爺倆進了門。實際上從80年下半年,京城報紙上陸續刊登了批判禁止國人進入友誼商店的規定,慢慢的商店也開始有限的對國人開放了,但是買東西需要外匯券,若有美金現金肯定更是歡迎。所以迎賓缺的也是一個理由而已,只要說得通就放人進入。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不是外國人來華不是必須把外幣兌換成外匯券嗎?怎么秀水街還能收到外幣現金?咱得這么想,秀水東街那里的外國人都是什么身份?是領SHI館人WJ員,大部分享有豁免權的,除非證據確鑿的重大事件,外交人員的行包是不檢查的。)
八十年代的友誼商店內部設施看似比較現代化,到處是整潔干凈的玻璃柜臺,柜臺內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售貨員站在柜臺里面,售貨員身后的高大貨架也大多是加厚玻璃櫥窗,一層層的擺滿商品。
不過若是有人要看商品,還是得通過售貨員拿到柜臺上面觀看,服務態度相對一般,和供銷社一樣,也是一副愛買不買的神情。不過老爸對此倒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馬龍先拉著老爸來到外國糖果柜臺,買了二斤外國產奶糖,一斤一包分開裝。然后拎著兩個紙包直接奔向工藝品柜臺,大多是近現代的各類工藝品、字畫等。還有少量的古董也擺在一旁的櫥柜里。
“老爸,你先把糖送給工藝品柜臺那個售貨員,套套近乎,然后你把張達千、徐貝鴻、....的名字告訴她,看看只要是他們的作品,有多少,算算賬多少錢,能否打折。然后看咱能不能都買下來。”
老馬這么多年在外闖蕩,再加上半年來在秀水街做生意,待人接物已經完全沒問題了。
“妹子,看你挺累的,來,這個正好買多了,給你,沒事吃一個,補補營養,提提神。”說著把兩包糖塊都給遞了過去。
“那怎么好意思,無功不受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