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海,馬龍就趁著興致,拿著測繪數據開始兩處院子的設計,沒有效果圖,先只是畫了平面圖,然后后院的全套施工圖,酒吧的各類斷面圖,因為單講建筑,馬龍沒問題,可涉及到酒吧的布局以及涉及到聲音效果,馬龍就不怎么懂了,需要著個懂行的咨詢。
想到這,馬龍找出一卷紅紙,裁開,然后用毛筆寫了兩張招聘啟事。
“現招聘酒吧經理一名,要求身體健康,思想正派,能全面勝任酒吧的全面工作,有酒吧相關管理工作者優先,包吃包住,待遇優厚,歡迎有意者聯系,電話xxxxxx,周末或晚六點以后聯系馬先生,”
然后又登上自行車,跑去百花深處胡同的錄音棚門口,張貼在外墻上。因為老媽有時候會騎車到處轉轉,所以老爸專門買了一輛26彎梁自行車給老媽騎,馬龍把座位放到最低,這車就變成了他的兒童專屬車了。
貼完告示,看著掉不了,就又跑去錄音棚傳達室,遞上一包云煙,跟傳達室的叔叔說了通好話,讓他幫忙看著點,別隨便讓人給撕了。為了保險,還特意給傳達室叔叔留了個自制名片,就是一張記錄名字電話的小卡片。
馬龍本來打算把第二張招聘啟事貼到三里屯酒吧街,可現在想想,三里屯還一家沒有呢,雖然那里都是使館區,不過歷史是幾年后才在三里屯北街開了第一家酒吧,隨后慢慢發展,南街也陸續開了很多家,形成全國聞名的酒吧街文化。
不過廣告不去貼,但有可能的話還是可以去看看,或租或買的在那開一家酒吧也不錯,沒準歷史上會寫,馬某某于某年某月在此開了第一家酒吧,引領了后世的酒吧街文化,嘿嘿。
馬龍剛要騎車離開,耳邊傳來傳達室叔叔的聲音,
“那個誰,馬龍是吧,我看你不是還剩了一張嗎,貼在里面櫥窗那,不是還有空地兒嗎?我保準你這廣告能挺一星期,外面那是當地老百姓亂貼的,什么租房買房啊,找小貓小狗啦之類的,進出這院子的根本就不會去看。
而且咱這里面有遮雨簾,外面那個,一場雨下來,甭管貼的多結實,一準兒全廢。咱這院里,你知道來來往往的都是誰?那都是大腕兒,像那誰誰誰,沒準他們就有人認識誰呢。這成功率不久高多了嘛。”
這京城口音的叔叔(或者是大爺)開始了慣常的熱情的京城神侃模式,別說,有道理。
“謝謝您了叔,要不說您見多識廣呢,就按您說得來!”馬龍停好車子,在櫥窗一側刷漿糊,貼告示,搞定。
“嘿,招聘酒吧經理?酒吧是干啥的?賣酒的?那這些人不一定熟。不過這字寫的真不賴,你家大人寫的?”傳達室叔叔在一旁看著告示,嘴里不停地吐著疑問或是感嘆。
馬龍也沒在回話,嘿嘿笑笑,然后跟人打招呼,
“走了叔,拜托了。”
然后馬龍騎車回家。
巧合的是,馬龍剛回家不久,就有人打電話過來,問招聘情況,聽到馬龍稚嫩的聲音,對方還有些疑問,問能否讓大人說話。馬龍說我就全權做主,于是雙方約定在護國寺小吃總店見面。
馬龍又騎上車,沿著新街口南大街,到了護國寺街左轉,人民劇場對面,護國寺小吃店門口,見到了已經在此等候的應聘者。
進了店里兩人一人一瓶汽水落座,他自我介紹說,名叫張魯,今年二十五歲,祖籍山東,父母都在京師大任教授,他中音畢業,學的音樂類,在米國伯克利進修了兩年。
因為性子野,實在不想回來當老師啥的,國內的音樂環境現在也不行,畢業后就留在米國混了幾年,卻也沒混出啥名堂,就被父母給招了回來,實在不行就準備找個學校當個音樂老師啥的。
因為住的地方離錄音棚不遠,又愛好這些,所以沒事就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