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進了校門,就發現校門口不遠處的櫥窗邊圍了一大群人,道路兩側的櫥窗用紅紙滿滿登登的公布著所有參考考生的各科成績及匯總分,按學號公布,高二參考生排在最后。
而櫥窗的第一版則是喜報,大字號寫著:京城第一名--馬龍,總分745分,然后后面又備注全國卷第三名。
再下面則是超700分的6人,朱文秀715,京城第四;龐越707,京城第九;并列劉浩705,京城第13;朱文正702,并列京城第18,周思雨701,并列京城22;溫廣生700,并列京城28。
學習五人組全部上榜,還都是高二考生,后兩個才是高三考生,勉強過700。這下學校轟動了,高二參加高考,比高三的考的還好,這不科學呀,不過幸好其他的高二考生沒有這么變態,最高的才考了628分,很大可能繼續高三學習。
但這已經給后續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一時間低年級班主任已經想好了給同學打雞血的發言稿,而馬龍的同屆學生班主任,也想好了知恥后勇的激勵詞。
馬龍的班主任徐和平更是意氣風發,地中海的頭皮都發出油亮的光芒:重獎跑不了了,誰能想到才教高二,就能得到頭部高考大獎?還有誰?
學校的獎勵也通知下來了,全校第一名獎勵五萬,而馬龍直接考了全市第一名,全國第三名,故經校領導商量,校長拍板,直接重獎20萬,其他超700的也最低2萬元獎勵。
馬龍沒有推辭,先領了支票,轉頭跟那四個一商量,反正家境都還不錯,就又以班的班級名義將總數三十一萬八千元又捐回學校,請求學校設立專項進步獎,專門獎勵每一學年開學到學年末進步較大的學生,年級不限,班級不限。
就是為了鼓勵堅持努力、追求進步的學生。后來學校把每個年級的十班都命名為了“鳳龍班”,獎學金更是經過馬龍的不斷增資被學校更名為“鳳龍進步獎學金”,當然這是后話不提。
八月初,劉浩率先拿到入學通知書,因為他這屬于提前錄取批,到了中旬,幾個人都陸續拿到了各自心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至此,馬龍的高中生涯畫了完美的句號。
難道你還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