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人才自身的發展需求。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優質的生活條件,將有助于吸引人才留在國內。我們應該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和有活力的社會,讓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鳳龍科技能吸引那么多世界各地人才過來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可以自豪的說,鳳龍科技的待遇比你想象的還要好。
此外,培養本土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教育體系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
再次,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觀念。現在很是流行世界分工的說法,但事實上的分工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來,說是愚弄好像不好聽,那就說是忽悠吧。是忽悠落后國家老老實實做他的原料供應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產品加工廠、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傾銷地,還有高端人才的掠奪地。
若有一天,當國際形勢變換,兩國關系破裂或直接競爭,那么很大的可能會被封鎖,被壓制。你可以說那我也不賣給你衣服了,可大不了貴點,也可能更便宜,他買阿三的,買月男的。可他們斷了咱們呢,數控機床可能無法工作,飛機遠洋輪船可能上不了天、下不了海。想換一家,對不起沒有。
那時候我們怎么辦?再開始研制?可能二十年,也可能三十五十年,因為到時候差距太大了。而現在,我們可能只用十來年甚至更短時間就能追上,甚至超越,那我們為什么不呢?我今天不批判造不如買的觀點,因為他們可以盡管去買,我們只管自己造。
……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吸引世界人才來中國并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各方面都應該積極參與,形成合力。
……
讓我們共同努力,不再僅僅是人才的輸出地,而是成為一個人才聚集的地方,一個充滿機遇和創新的國度。讓我們發展高科技,吸引世界人才,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清大學子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祝曉月的演講雖然有做廣告的的嫌疑,但道理沒有錯,也瞬間點醒了之前跟蘇瑾一樣有著單純科技夢的廣大學子們。一封封心得、有感類的信件塞到校辦、廣播站,迅速掀起討論浪潮,也驚動了在京其他高校。
其后果是畢業選擇留學的人變少了許多,即便依然留學的也信誓旦旦,“師以夷技以制夷”,將來必定回國報效祖國。
更多的是畢業后跑到科研院所,國內高科技企業如鳳龍集團的各家產業等處任職。
可以說祝曉月的一場演講影響了至少在校的四屆學生,這可是當年的頂尖大學生啊。日后夏國科技井噴,祝曉月功不可沒,難怪被后世稱之為高科技人才的教母級人物。
鳳龍集團人力資源部門突然忙碌起來,每天都有大量人才過來詢問,面試、入職。而鳳龍科技更是迅速補充了大量頂尖力量。各項研究、校企合作也如火如荼的展開。
而各高校的學風也猛的一正,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高考景象竟然出現在了大學校園,而各校圖書館不得不發通知,晚上不再閉館,而且24小時老師值守。
而同時,鳳龍科技發出公告:允許相關專業學生最早從大二開始,經學校、老師允許后,可在保證學習成績前提下,在鳳龍科技辦理有限入職手續,開始計算工齡,享受30%正式員工薪酬,等修完學校規定的全部學分即可辦理正式入職。
這一公告也使得類似馬蘇這種提前考學分行為蔚然成風,學校、老師也都驚嘆不已,但這不是好事么?鼓勵、支持!
可以說,祝曉月的一番演講,可能正合時宜,就像亞馬遜蝴蝶的翅膀,不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