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下面的方哥將捆著木板的繩子解開,然后他將木板豎著貼在了盜洞上。
這些木板都是把頭專門讓阿薩人打造的,每一個木板之間都有一個卡扣,也可以理解為榫卯結(jié)構(gòu)。
而這些木板都是略微帶有這么一絲的弧度的,不用特意去尋找就能將彼此連接起來,如果拼接起來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木板形成了一個圓形,而這個圓形正是盜洞的大小。
說到這我不得不贊嘆一下這阿薩人的手藝了,這些木板拼接在一起之后就跟一個水桶似的,基本就沒有什么空隙,而且質(zhì)地很好,不用擔心會被沙子擠壓變形破損,這離不開榫卯結(jié)構(gòu)的巧妙之處了。
方哥先是拼接好了一圈之后,他就開始繼續(xù)下挖,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已經(jīng)是下去了一米了。
毫無意外的,牛子我倆從盜洞里面拽上來的都是沙子。
木桶的長度只有一米,由于盜洞里面都是沙子,每一次下挖,這木質(zhì)的圓筒會繼續(xù)的下沉,如果掌控不好距離的話,木桶的一次下沉之后就有可能導致上面的沙子瞬間灌進盜洞里面。
所以這時牛子我倆就開始在上面將木板拼接好,然后下放進盜洞里面,將木桶和木桶都壓在了一起。
這樣之后,隨著方哥的繼續(xù)下挖,木桶就會繼續(xù)的下沉,而我們在上面只需要一次次的下放木桶就可以了。
大概兩個多小時才挖下去了兩米多,下面的方哥已經(jīng)沒了力氣,這一次我抓著繩子進入到了盜洞里面開始挖掘了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到盜洞里面,里面有些潮氣,而且空間窄小,有些壓抑,如果有密閉恐懼癥的話,在這里的感覺,呵呵……
這次換我開挖的時候,我才知道,為什么方哥在這里挖會這么的費勁了。
由于周圍都是細沙,我一鏟子下去之后,木桶外面的細沙就會擠進來,可以說是越挖沙子就越多。
如果沒有竅門的話,就算是累死你也挖不下去一米深,除非你有能耐將周圍的沙子全都掏空了,不過么,沒有個十天半個月的話那想都別想了,更別說這下面還不知道到底有多深呢。
起初我也是有些束手無策,不過時間不長我就掌握了竅門了,下挖的速度也變快了起來。
不過,再快也沒有方哥快,兩個小時之后,我挖下去了一米,胳膊是又酸又疼,鞋子里面全都是沙子,而且因為活動量太大加上下面的空氣不好,我喘氣都開始有些費勁了,滿臉全都是汗,后背已經(jīng)被汗水打濕了。
我招了招手,示意整不動了,隨后方哥和牛子把我從下面給拽了上去。
盜墓風水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