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巴邦的軍隊雖然英勇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在苦苦奮戰了五天之后,最終還是不得不無奈投降。至此,海德拉巴邦就這樣被印度強行吞并了。
1949 年 9 月 21 日,同樣命運悲慘的還有早已宣布獨立長達兩年之久的曼尼普爾邦。這一天,該邦的君主突然遭到了印度軍隊的閃電襲擊并被軟禁起來。在失去自由且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這位可憐的君主只得被迫點頭同意將自己的領地并入印度。
再后來,1961 年 12 月 18 日,似乎打上癮的印度人又把矛頭指向了果阿邦。要知道,果阿邦原本就是一塊屬于葡萄牙的殖民地,它自始至終跟英國沒有半毛錢關系,自然也就跟印度扯不上邊兒啦。但即便如此,印度依然毫不顧忌地對其發動了攻擊。可印度人直接以十倍兵力攻擊果阿邦,迫使葡萄牙軍隊撤軍,果阿邦被并入印度版圖。印度可謂一路攻城掠地,除了克什米爾土邦因為巴基斯坦的插手只吞掉了一半,其他的土邦都悉數被印度吞并了。
2、侵略周邊弱國
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甚至還大聲宣稱,他要建立一個“大印度聯邦”,其中包括中國(西藏)、印度、緬甸、錫金、阿富汗和其他國家,可以看出其領土擴張野心是真的不小。
1961年開始至1962年,印度對我國發動了邊境戰爭,最終被我們成功擊敗。從此,印度就不怎么敢再想中國的事情了,但是侵略成性的印度開始轉變策略,開始蠶食周邊的小國領土。
在 1971 年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當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民奮起爭取獨立之際,印度毫不猶豫地悍然出動大批軍隊,發動了驚心動魄的第三次印巴戰爭。這場激烈的沖突最終導致巴基斯坦被成功肢解,而在東巴基斯坦地區,即現在的斯里蘭卡,印度如愿以償地扶植起了親印度的政權。自此以后,這個國家便淪為了印度的附庸之國,然而,印度那膨脹的野心并未因此得到絲毫滿足。
時間匆匆來到 1975 年 2 月 3 日,印度軍隊更是長驅直入,公然占領了錫金國,并將錫金國王軟禁起來。隨后不久,他們便強行把錫金吞并為印度的一個邦。這一系列舉動無疑充分暴露了印度那從未停歇的擴張欲望和勃勃野心,絕非如今其表面所呈現出的那般溫順與老實。
誠然,印度在發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棘手的難題。比如,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許多地方交通不便、電力供應不足;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種不公平現象嚴重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再者,政治領域內的分歧與矛盾也頗為突出,不同黨派之間時常因政見不合而紛爭不斷。
不過,如果印度政府能夠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積極改善國內的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那么毫無疑問,印度將會充分釋放出其潛藏已久的巨大潛力。假以時日,憑借著迅猛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日益提升的全球影響力,印度必定會讓全世界為之矚目,令人對其刮目相看。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便能見證印度崛起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經濟體之一。
綜上所述,盡管印度在很多方面仍是一個相對落后的國家,但我們也是從一個發展中國家走來的,應當意識到印度背后的發展潛力,印度在許多行業中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居安思危,對印度這樣一個充滿野心的國家,我們可以戲謔,但絕不可以輕視。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