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現代資料指出,撒丁島在公元810年左右或在公元827年開始征服西西里島后,進入了阿格拉比德的控制之下。
歷史學家科爾拉多·澤達(Corrado Zedda)認為,在阿格拉比德時期,撒丁島可能存在穆斯林的影響,可能是沿海地區的有限立足點,強行與當地拜占庭政府共存。
歷史學家亞歷克斯·梅特卡夫(Alex Metcalfe)認為,在這一時期,關于島嶼上任何穆斯林占領或殖民的證據有限且不確定,穆斯林的攻擊主要限于襲擊。
在公元827年至902年穆斯林征服西西里島期間及之后,與中央政府的溝通變得艱難,甚至幾乎不可能。
早在864年,教皇尼古拉一世(Pope Nicholas I)的一封信中提到了“撒丁島法官”(Sardinian judges),但沒有提及帝國,而872年至882年在位的教皇約翰八世(Pope John VIII)的一封信則稱他們為 principes(“王子”)。
到公元952年完成的《帝國管理法》(De Administrando Imperio)時,拜占庭當局不再將撒丁島列為帝國省份,表明他們認為該島已經失落。
很可能,一個地方貴族家族拉孔-古納爾(Lacon-Gunale)獲得了首領的權力,仍然自稱為拜占庭的附庸,但實際上是獨立的,因為與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的通信非常困難。
只有兩位統治者的名字被人知曉:薩盧西奧斯(Salusios)和原首席宮廷侍衛圖爾科圖里奧斯(Turcoturios),他們的名字出現在兩塊銘文中,可能統治于10世紀到11世紀之間。
這些統治者與拜占庭仍保持著密切聯系,既因為古老的附庸條約,也因為在意識形態上使用拜占庭希臘語(在一個羅曼語國家)和拜占庭風格的藝術。
在11世紀初,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摩爾人試圖征服撒丁島。
這場戰爭的唯一記錄來自比薩(Pisa)和熱那亞(Genoa)的編年史。
基督徒最終獲勝,但之后,之前的撒丁王國被削弱并隨后分裂為四個較小的國家:
卡利亞里(Cagliari,Calari)、阿爾博雷亞(Arborea,Arbaree)、加盧拉(Gallura)和托雷斯(Torres)或洛古多羅(Logudoro)。
這場從帝國公務員轉變為獨立主權體的最終轉變,究竟是因帝國的放棄還是地方的自主主張,到10世紀時,所謂的“法官”(撒丁語: judikes /拉丁語: iudices ,拜占庭行政頭銜)已經作為撒丁島的自治統治者。
iudice的名稱隨著語言和當地對該職位的理解而變化,成為撒丁島的judike ,本質上是國王或主權者,而Judicate (撒丁語: logu )則意味著“國家”。
早期中世紀撒丁島的政治制度從千年歷史的羅馬帝國結構演變而來,受德意志文化的影響相對較小。
雖然Judicate是世襲領地,但舊的拜占庭帝國觀念仍然存在,即個人頭銜或榮譽與國家是分開的,因此Judicate并不被視為君主的個人財產,這與后來的歐洲封建制度相反。
與帝國體制一樣,新秩序也保留了“半民主”的形式,設有國家大會稱為“國冠”(Crown of the Realm)。
每個Judicate負責自己的防御,維護自己的法律和行政事務,并處理自己的外交和貿易事務。
這四個Judicate的歷史將被意大利兩大海洋強國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