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看看那邊,那些與小河距離太近,甚至就在河道里,而且石堾十分低矮的地塊,一旦遇到下大雨的情況,很可能會被淹沒,或者直接被水沖毀,這樣的地方絕對不能選擇啊!”
眾人聽了李艷科的話,都紛紛點頭,臉上露出贊同的表情,其中一個學員說道:“李老師說得對,這些地方確實不能選,不然可就麻煩了。”另一個學員也說道:“是啊,排水真的很重要,不能馬虎啊。”一時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十分熱烈。
接著,李艷科指著眼前的地塊說道:“大家看這塊地,非常不錯,它目前大概長 30 米,寬 10 米,特別適合建設蔬菜大棚,一點也不浪費地方。”
“一般來說,大棚的寬度最好不要超過 12 米,不然會因為跨度太大,導致棚頂承受的壓力不夠,在大雨天或大雪天的時候,很可能會壓塌。”
“大棚的邊高不能少于 1.5 米,中間高不能少于 2.7 米,這樣大棚里才有足夠的空間讓蔬菜生長,同時也能有一定的空間容納熱氣,避免蔬菜被燒壞。”
“我們把這塊地的大棚建成寬 10 米,長 30 米的大棚,在兩頭留下 1 米寬的門,做成對開的形式,這樣兩頭的門同時打開就能快速通風。”
“為了保證棚頂的承重能力,頂上的龍骨應該選擇一次成形的弧形鋼管,間距以 1 米為宜,同時側面也相應地建議設立立柱來支撐頂梁龍骨。”
“因為這個棚的跨度不大,選擇直徑 25 毫米的鋼管就可以了,這樣它的抗風能力和載雪能力基本上就能夠滿足要求。”
“鋼架搭建完成后,為了使其更加牢固,要縱向拉住,有必要的情況下還要加剪刀撐,甚至在棚內加設立柱,不過這個棚倒不用這么麻煩。”
“最后就是覆膜,第一層是塑料膜,不能用太差的,要能抗風抗氧化,還要有良好的透光性。第二層是防曬膜,也就是遮陽網。這兩層膜都要能分能卷,卷到棚頂,以便調節棚內的光線、溫度、濕度。需要加裝卷簾裝置。”
“這個簡易的塑料大棚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大家在計算立柱的時候要考慮好埋地部分,別算錯了導致無法使用。”
李艷科非常認真地在指導著這幾位農民建設蔬菜塑料大棚,他們講得認真,聽得也很認真。
現在雖然還沒辦法實際進行大棚建設,但他們在地上比比畫畫,倒也能讓這些人理解具體的施工步驟、選址要求以及大棚預算的做法。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解,杜小平和韓二平基本上已經掌握了蔬菜大棚的建設要領。
“下面你們幾個各自畫一個草圖,并計算所用物料,算完后交給我。”
這個時候,李艷科又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分別根據李曉陽的這塊地自行設計蔬菜大棚,并做出預算以及購置材料的清單。
這幾個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常年從事建筑工作,對于相關的知識和計算還是比較熟悉的。于是,他們回到小學教室,從李曉陽那里借到筆和紙,便開始各自計算起來,并且還在草紙上繪制出自己的設計示意圖。
大概又過了一個多小時,他們的設計草稿都完成了,紛紛請李艷科過目并指點他們的設計。
李艷科對他們的設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盡管設計各有不同,但基本上該考慮的都考慮到了,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尤其是杜小平設計的各種骨架鋼架的預算非常精確,他對承重以及鋼材的型號都有更為明確的標注,這樣使得花費的預算更少,而且他的預算也更加準確。
杜小平設計的是全鋼架的雙面塑料大棚,也就是呈半圓形的塑料大棚。
而韓二平和韓三平設計的則是直角型的塑料大棚,也就是在背風朝北的一面設計一堵土墻,與地面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