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的詳細統計結果已經揭曉。
在這一眾群眾當中,想要學習大棚建設的僅有 10 人,而選擇學習蔬菜種植的則非常多,可以說幾乎是人人都報了名。這是因為種植這種技能,除了在蔬菜基地能夠派上用場之外,在自家種菜種莊稼時同樣也能應用得到,所以幾乎人人都報名參與了蔬菜種植的學習。
除此之外,剩余的像蔬菜的采收以及蔬菜的初級加工,這個班也有 150 人報名,相比較而言人數就比較少了。
至于營銷和倉庫管理,許多老百姓都有一種守家在地的情結,不太愿意出門遠行。所以一提到要到縣城去管理倉庫,報名的人就寥寥無幾,只有 5 人而已。
最后是營銷這一塊,竟然沒有一個人報名。或許是因為要到縣城甚至縣外去開拓市場,這對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太過艱難,他們都不愿意去嘗試。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和協商之后,當場就做出了決定,在明天白天直接開設大棚建設的培訓班。
這種做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首先,我們擁有一塊校田,盡管面積不算大,但用于教學卻是非常合適的。其次只有建設好大棚才能考慮下一步的種植班。
大棚建設的教學方式與普通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局限于教室里的授課。我們直接在校田里進行手把手的教學和建設,采用項目式教學的方法。像杜小平、韓三平這些想要學習大棚建設的人,非常喜愛這種教學形式,因為它更加直觀,而且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員們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技能,更深入地理解大棚建設的原理和過程,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清晨,李艷科和李曉陽剛剛從睡夢中醒來,正準備弄點吃的,這時杜小平、韓三平以及幾個曾經從事過建筑工作的人就已經來到了這里。
李曉陽看到來的人如此少,便疑惑地問韓三平:“怎么來的人這么少啊?我記得咱們村里干建筑的人挺多的呀。”
韓三平回應道:“咱們村里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人確實不少,但是現在農活都干完了,而建筑工地上正是最繁忙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建筑工地忙碌著,實在是抽不出空來。而且關于學習大棚建設這件事,我們幾個人學會了就可以了。反正就算那幾個人來了,他們也只是打下手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去搞設計,都去當老板呀,是吧?”
李艷科聽了韓三平的話后說道:“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不可能所有人都當老板,你說得對。那你們先稍微休息會兒,我們先吃點東西,吃完后咱們就開始。”
杜小平聽了之后說道:“李老師,我們不忙,我們先把現場收拾收拾,再把工具整理整理。”
杜小平接著說道:“李書記、李老師,你們先去吃飯吧,我們來準備上課要用的東西,比如鋼卷尺、皮尺、鉛筆,還有用來草繪的本本之類的。我看咱們辦公室好像沒有這些,我家里倒是有一些,我這就回去拿過來。”說完,他便領著其他人轉身回家去取東西了。
李曉陽看到群眾們的熱情如此之高,也不好意思再拖延時間,趕忙到廚房快速弄了兩碗掛面湯。結果兩個人不到 5 分鐘就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飯。
李艷科和杜小平以及一眾學員們齊刷刷地站在校田的邊緣處,李艷科表情嚴肅地開口說道:“蔬菜大棚建設啊,這首先得確保選址合理,大家一定要注意,要避開那些低洼且容易積水的地方,一定要保證排水能夠順暢進行啊。大家想想,因為大棚里的蔬菜如果干旱了可以澆水,但一旦被水泡了可就麻煩了,必須馬上排水,否則這些蔬菜就會被淹死啊!”
說到這里,李艷科停頓了一下,然后抬起手指向遠處小河邊的位置,接著說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