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聽后點點頭,“嗯,若是占了百姓的田地,你們二人務必做好賠償事宜,這次多帶些人,這沿途肯定不止占田這么簡單,搞不好還得讓百姓遷墳,再碰上世家地主的祖墳,哎,多些人也能幫你處理處理”。
李恪想起了前世的拆遷事宜,那還真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幾人正在這邊商量鐵路從哪里修進工坊的時候,一團長興沖沖的跑了過來,“幾位首長,那邊都審完了”。
李二一挑眉,“哦?說說,都有哪些人在背后呀”。
高團長隨后掏出一個小本本,“有世家的,也有一些外族的,世家主要還是那四家,每家派出了十多名,外史方面就比較多了,除了如今進京朝貢的,其中竟然還有新羅,百吉,以及倭國的人員,但是他們都否認和城內朝貢人員的關系”。
李二點點頭,“嗯,否認好呀”,隨后轉頭看向李恪,“能讓這一個個都開始鋌而走險了,說明你這工坊這一年賺的錢真是讓外人眼紅呀”。
李恪聳聳肩,“哪有,才這么短時間能賺多少錢,兒臣還沒開海路呢,到那時候那才會眼紅”。
李二有些驚訝,“你還想開海路?”。
李恪不以為然的點點頭,“不然呢父皇,咱們大唐種的紅薯,土豆那都是海外的產物,誰知道他們還有多少好東西”李恪突然想起了倭國那邊的銀山,屏退下人以后嘿嘿一笑“父皇,有座正兒八經的銀山你想不想要”。
李二聽李恪前半句有些心動,開海路看來確實可以找到一些好東西,但是這后半句只以為是李恪在胡說,活這些年只聽過銀礦銅礦,還銀山,切。
李恪看李二不信隨即看向王仁表,感受到李恪的眼神,王仁表也主動勸解起來,“陛下,殿下說的是真的,末將家中曾有的商人曾踏上過那片土地,根據他的描述,那邊不僅銀含量很高,而且開采難度也很小,當真可以被稱作銀山了”。
李二依舊有些狐疑,“有這種地方,那朕怎么沒聽過?”。
李恪擺擺手,“因為不在大唐呀父皇,那座銀山在倭國”。
李二挑挑眉,“這就是你二人剛才驚呼倭人為鬼子的原因?”。
李恪一愣有些不知怎么回答這個問題,那段沉痛的歷史李二是無法理解的。
王仁表最終解釋到,“陛下,倒不是因為這,而是因為這些倭人詭計多端,欺軟怕硬,所以我和殿下稱他們為鬼子”。
接著想了一下又補充道,“那座銀山確實在倭國,只是目前他們還沒有發現,家中剛好曾有煉制銀子的匠人,在商人詳細描述以后,工匠便十分篤定,那是做銀山”。
李恪也加把勁說道,“父皇你想想別的兒臣什么時候騙過你,兒臣說有是真的有呀”。
李二深吸一口氣,“好吧,暫且是信了你們了,位置是哪里呀,朕明天便派人前往,看看是不是真如你二人所說”。
李恪則搖搖頭,“父皇,你這過去不就等于給人家提了個醒嘛,那原本沒發現,過去一看指定打草驚蛇”。
李二定后擺擺手,“無妨,朕找幾個熟悉倭國的人員,讓他們過去多待些時日,年前怎么也能把這個消息給朕帶回來了”。
李恪拗不過只能點點頭,“行,父皇到時候挑出人來,讓他過來找我,兒臣把位置告訴他”。
李二滿意的點點頭,“那門口那些人?”。
李恪想了想,“世家派出來的你就算送到他們府上他們都不會承認的,經過趙郡李家一事,朝中已經空了很多位置,在搞一次,怕是會影響朝廷正常運轉,明年科舉之后,在做打算吧,這些個外史也一樣,不太好追責,都送到礦場挖鐵礦去吧”。
李二也無奈點點頭,把這些世家趕盡殺絕是簡單,但是難保不會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