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江淑月回來時,時萋一眼就看出這趟沒走出個結果來,她垂頭喪氣的模樣不要太明顯。
砍柴回來的韓國棟正在給時萋幾人介紹知青院里生活用水去哪里打,自留地里的菜歸屬問題,每個人要在入冬前囤積多少柴火,一年得賺多少工分發的糧食才夠吃……
韓國棟是個很熱情的人,似乎要傳授給新知青們,農村生活小技巧一百條……
“這自留地是我們幾個人種的,今年可沒你們幾個的份。等明年重新劃分出來,自個管自個的一塊。”
“你們這個時候來的,分得的糧食肯定是吃不到明年,最好趁著分量時找大隊長買點糧食,村里買糧不要糧票這點最好,價格也照外頭便宜。”他就經常買,比拼命掙工分劃算,這也就是不讓私下買賣,不然賺些差價就能掙不少錢。
“再就是上山砍柴啊,這兩月抽空趕緊去,不然冬天就得挨凍。砍柴的時候也可以采點野菜回來吃,不過村里人也有好多人家吃不飽,山上的野菜都不知道被人捋過多少遍了,頂多能薅幾把,聊勝于無了。”
韓國棟很高興,現在屋子里又來了倆人。
到了冬天屋里人多也更暖和些,再就是今年的柴火量五個人砍,他也能輕松點。
說不定今年能燒的更暖和。
他老家那邊就從來沒下過雪,實在受不了西代村的冬天。
天色漸黑后,同屋當老師的兩個女知青才回來。
見到屋里多了兩人并沒有太吃驚。
態度不冷不熱的與她們打了招呼,便忙著洗漱、鋪被。
錢麗影鋪被子的動作頓了頓:“你這個褥子往那邊拽拽,這位置是我平時睡的。”
江淑月撇了撇嘴,不過礙于初來乍到的。
心里不愿意嘴上也沒多說什么。
往時萋那邊拽了一截后,悶不吭聲的躺進了被窩。
時萋心里嘆氣。
上一世住了多年的大通鋪,這一世又是如此。
她是真不愿意和別人住一塊。
之前還想著自己不是個挑剔的,這會兒就挑上了。
農家肥的活計還沒干完。
新來的四人在知青院出來進去的都摸了個大概,也算適應了農村的生活。
只是除了時萋以外的三人都沒有大老遠背糧食過來。
他們想從大隊買一些。
只是現在還不到分糧的日子,大隊長推脫著讓幾人先找老知青借。
等分完糧后再說。
老知青沒一個愿意借的,只有韓國棟吐口讓幾人拿錢換。
借是不可能借的。
劉志向蹙著眉頭:“私下買賣糧食屬于投機倒把。”
“這是換,不是賣。你們愛換不換,我在強調一次啊,是你們沒有飯吃,才想換糧食的,別人都不換給你們,只有我好心換你們,不換就算了。”韓國棟搖頭晃腦,反正在他嘴里咬死了就是換糧食。
時萋在旁邊看熱鬧,她發覺韓國棟真是個人才。
以后改革開放了,適合去做買賣。
她其實也想賣,啊呸,不是。
她其實也想換些錢,只是她的糧食與近代的糧食略微不同。
自己吃也就罷了,別人必定能吃出差別來。
所以儲存的就算夠吃,也就想想罷了。
三人在韓國棟手里“換”好了糧食。
便開始商議怎么搭伙吃飯的事。
老知青程家旺一直是自己開火,堅決不與他人摻和。
兩個做老師的她們是在老鄉家吃飯。
韓國棟和另一個老知青曹振東倒是不在意其他人加入兩人的搭伙中。
新來的幾人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