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顯榮,為有政如此,則國必亂,主必危矣。
等等,幼弟有大功在身,就算以前的發現都不算在他身上,單單發現玉米大陸和鳳梨大陸,帶回來的那些種子和礦石,還有電話機的成功……穩得很,穩如磐石無轉移,不用擔心那些士族的狂吠亂叫,政事堂各位郎君,會出手教他們該如何做人。
幼弟的話說的忒過犀利直白,相當于直接扒下了他們的臉皮,扔在地上反復摩擦: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幼弟,你可以寫篇與師說相反的詩,留著反擊那群峨冠博帶的士大夫之族,最好能直接絕殺,讓他們遺臭萬載。你有大功在身,不用懼怕他們的那點吐沫星子。我也會發電報給六兄他們,我們回長安之前,吵架的事情先交給他們來支應。”
李元嬰嘴角微挑,端起酒杯,散漫而又憊懶地說道:“多謝阿兄,我盡力而為。”
原本可以等過幾年再讓師說出來引戰,人不可能所有的好處都要,可是為了忽悠李靖和魏徵繼續處理那些桉牘文書,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jun方大老中,某已經和李靖、程知節、蘇定方,牽扯很深;工匠方的高手,基本都被云鶴府和少府、將作監收用;道門大老出任云鶴府署令,與某的牽扯絲毫不弱于jun方;若再與讀書領袖士大夫之族眉來眼去,那就太不尊重李二鳳這位大唐好阿兄了。
權臣為何大多莫得好下場?只因為他們既要…還要…更要…失了為人臣子的分寸,他們中真想要禪讓篡位的人,占不到一半,除了皇朝末年那幾位特別有王霸之氣的大老,比如說曹丞相,但最開始他也只是想著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曾想過匡扶漢室成為周公那樣的人。
李治:“……”
……
家兄唐太宗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