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知府的下場,就是被逮捕下獄了。
要說也不知道是天意還是運氣,正德這樣玩法,居然也沒有把自己的江山給丟了。寧王之亂,遇到了大圣人王陽明,還沒等正德過一把御駕親征踏平叛亂的癮,不能體察上意的王陽明已經把寧王給搞定了,氣得我們的正德皇帝賭氣幾天沒有吃飯。
在這樣一個皇帝手下做官,我都替楊守正捏一把汗。
我問旁邊看盤腿靠在沙發上看電視的酆都大帝:“你對正德皇帝這個人怎么評價?”
酆都大帝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想了想說道:“血海拼得江山坐,輕易付與游戲人。若非圣人巧當時,豈容君王是玩家?”
“豈容君王是玩家?”我喃喃的重復了一遍這句話,不由贊道:“果然精辟。如果你不幸在這樣的君王手下當差,你會怎么做?”
酆都大帝又想了很久,緩緩的說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我笑了笑說道:“所以王陽明才會跑到安順龍場驛去了。”
酆都大帝不再說話,繼續看電視,電視里正放到剛剛搬到了王珍珍家。
我也不再理會他,繼續閉上眼睛看我的資料。
楊守正從小就是個很聰明的人物,十里八鄉提起這個小孩子,無不豎起大拇指點贊,都認為他肯定是未來的狀元。
據說,楊守正出生的那天,本來是艷陽高照,倏忽間就烏云密布狂風大作,接著大雨傾盆。大家都說,這個孩子非同小可,將來必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不過,山野小民的稱贊,你聽聽也就算了,可千萬不要當真。孩子自然是自己的好,別人家的孩子,也只不過是口頭上的禮貌而已。那些當面稱贊的人,回過頭就撇嘴:“再聰明又怎么樣?將來還不是個種田的?我看他風都吹得倒,怎么砍柴耕田?”在那偏遠的小山村,身強力壯能搬能抬勞力好才是好苗子,讀書那么高貴的事,怎么可能輪到這種山野小民的身上?
可是,楊守正的老爹楊大成竟然把別人的客氣恭維當了真。他勒緊褲腰帶送兒子到鄉里的私塾讀書,不讓他山上砍柴,不讓他下地干活。就是老婆偶爾讓兒子去放放牛,都認為是耽誤了兒子的學業,把老婆狠狠的批了一頓,把個頭發長見識短的女人罵得直哭。
老人家任勞任怨,不但要做家里的農活,還拼著老命的幫人家打短工,每天累得跟狗似的連舌頭都吐出來,唯一的樂趣就是把兒子帶到別人面前背一手唐詩什么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一聽別人的夸贊,裝模作樣的謙虛幾句。
時間一長,別人夸贊的話也懶得說了,嗯嗯哦哦的附和。甚至有些“好心人”開始苦口婆心的規勸楊大成:“做人要守本分。我們是種田的,始終還是要種田,不要做那些不切實際的夢了。土地才是我們的命根子,你還是應該讓他學學田地里的活才是正經。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以后怎么養活自己?”
固執的楊大成頑固不化,回去繼續沒日沒夜的干活賺錢。
老楊家家境本身就不好,為了讓兒子讀書,自然四處借貸,受盡白眼和各種冷嘲熱諷。楊守正自己就親眼看見自己老爹借錢時候那卑微的樣子,對方還是他堂叔。他看眼看見自己父親苦苦哀求了一個多時辰,最后答應幫那堂叔做半年的長工,那堂叔才將一吊錢“丟”在父親的腳下。父親含淚蹲下去撿起那一吊錢的情景,讓楊守正深深震撼,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