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反而退了回去。
而到了正統(tǒng)皇帝時,瓦剌又敬獻了一次,但正統(tǒng)皇帝又拒絕了。
認為宣德皇帝都不收他也不敢收,于是瓦剌見大明都不收,就再也沒有敬獻過了!”
梁芳之所以說出來,也是為了提醒朱佑極,他是英宗皇帝的子孫后代,英宗與宣宗都不收,他也不好收。
而朱佑極卻不在乎這些,微笑著解釋道:“你們不明白這蒙古玉璽的重要性,那宣宗不收是因為自信,而英宗不收是因為孝順。
但本宮不在乎這些虛的,這個玉璽對于大明來說的確作用不大,但對蒙古作用大,如果到了蒙古手中,蒙古將再次穩(wěn)固。
但這玩意歷代蒙古大汗,可是對其垂涎欲滴呀,既然這次到了本宮手中,蒙古人就別想再要回去了!”
身為后世之人,朱佑極明白這個玉璽對蒙古的意義。
它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更是蒙古歷代大汗追尋的寶物。
在審視了馬永成的奏本后,朱佑極更加明白了這個玉璽的重要性。
他決定保留這個玉璽,作為大明與蒙古交鋒的王牌。
許寧的命運、蒙古玉璽的去留,一切都在朱佑極的手中交織。
朱佑極隨即看了看馬永成的奏本,這才得知這玉璽的底座,刻著的是:
“憑借長生天的力量,大蒙古大汗的圣旨所到之處,所有的臣民必須敬之畏之!”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當(dāng)年的成吉思汗野心是多么的大,但可惜他的后代守不住家業(yè)。
陜西的關(guān)西衛(wèi),一直是大明的隱患。但既然如此,為何不借此機會攪亂局勢,待局勢混沌之時,大明再出面收拾殘局呢?
大明自建國以來,一直重視海上絲綢之路的貿(mào)易,對西北的經(jīng)營則相對忽視。
如今,我們可以借助努溫答失里等人的野心,來實現(xiàn)一些事情。
然而,忠順王之位,朱佑極卻并不會輕易給予。
在朱佑極的手中,王位基本別想了,而是讓人們自己慢慢提升。
“那就這樣,關(guān)西衛(wèi)設(shè)立指揮使一職,正五品,統(tǒng)領(lǐng)整個關(guān)西衛(wèi)。
努溫答失里將出任首位指揮使,受陜西總兵府節(jié)制。
讓伯都王和罕慎擔(dān)任副指揮使。
克舍、阿沙、阿力古等其余人為千總,
其他各衛(wèi)首領(lǐng)也均為千總。
如有不服者,陜西總兵可出兵討伐!”
朱佑極給出了機會,能否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對于關(guān)西衛(wèi),朱佑極早就心生不滿。這一群毫無功績的蠻夷之人,竟敢索要王位?
我爺爺可是大明戰(zhàn)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