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綸接著追問:“叔父,后來呢?”
牛玉深思熟慮,自忖年歲已高,未知天命如何,既然侄兒有興趣,便娓娓道來。
“那些官員自然反對英宗的決定,朝堂反對之聲此起彼伏,英宗不得不作出讓步,提議讓他們體面地退休,保留衣冠。
但他們仍不肯放棄手中的權力,堅持反對洪武制度,想要任到天命。
因此英宗只得狠下心,將幾個反對最激烈的官員下獄。
其中就有戶部尚書劉中敷,王佐、吏部尚書郭琎、王直,以及兵部左侍郎于謙等人,因持異議亦被囚禁下獄!”
牛綸露出嘲諷的笑容:“于謙這些年來,風評不是一直很好嗎?
那些無知的百姓聽了些官員的話,甚至為他立廟建祠,贊頌他清廉正直,剛正不阿。
如果這事屬實,那他為何還要反對呢?”
“這就是為何我當年不會去得罪這些讀書人的原因!”
牛玉感嘆道:“你的刀只能殺人于一時,而他們的筆卻能殺人于千世萬世,永遠將你釘在恥辱的柱子上!”
牛玉深知這一點,這也是他當初為何會與那些人合作,結果卻導致自己被成化帝貶謫到南京的原因。
牛玉繼續說道:“你聽說過鎮守太監,但聽過鎮守大臣嗎?”
牛綸搖了搖頭,表示不解。
牛玉笑道:“世人只知道三楊賢明,那是因為他們不是皇帝。
在英宗剛登基不久,三楊便試圖控制軍隊,向軍隊伸手。
他們派遣了所謂的鎮守大臣到各地,意圖將軍隊置于文官的控制之下。
如果皇帝不聽話,他們隨時可能發動兵變,而他們事后只需改動史書,便能將自己塑造成賢臣的形象!”
牛綸聽后震驚不已:“這群人真是狡猾,那英宗皇帝肯定不會同意這樣的安排吧?”
牛玉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所以英宗破壞了他們的規則,撤銷了鎮守大臣,改派鎮守太監。
此后,英宗皇帝又廢除了保舉制,恢復了洪武、永樂時期的銓選制。
銓選制就是所有文武官員的考核和任命均由皇帝和吏部負責!”
牛綸聽后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沉思。一臉困惑的他反駁道:
“官員的選拔和任命本來就是由陛下決定的,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那只是你現在的看法!”
牛玉緩緩道:“咱家聽聞當年的方孝儒非常推崇保舉制,但永樂皇帝卻深惡痛絕。
然而,正統元年,當英宗皇帝剛剛登基,年紀尚幼時,三楊卻迫不及待地推行了保舉制。
保舉制就是那些地方知府甚至更低級的官員,竟然全部由他們自己隨意任命。
你能想象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嗎?”
聽到這里,牛綸的表情變得驚愕。
他終于明白了這些官員的真實面目。
牛玉繼續說道:“正因為如此,英宗皇帝破壞了文官集團的很多利益,最終才導致了土木堡之變。
剛剛所說的只是官場上的事情,金錢方面也同樣糟糕。
我記得英宗皇帝因為缺錢,重新開放了福建和浙江等地的銀場。
福建銀場是四萬,浙江是九萬,這些銀場每年上繳的稅收,加起來至少有三十二萬兩。
然而,到了正統年間,這些錢到了皇帝手中,竟然只有九百兩!
你沒聽錯,就是九百兩!”
牛綸驚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但牛玉的話還在繼續:“這不是把小皇帝當成傻子嗎?
銀場的銀礦每年都在開采,一天都沒有停過,但那些錢都進了誰的腰包呢?”
牛綸